第二部分(历史)
一、命题原则
以历史《课标》为依据,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达成情况,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具体见《考试范围》),两部分大致各占50%。
考查重要的历史基本知识,在考查重要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能力,体现初中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初步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初步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适当增加综合性、思辨性和开放性,并体现一定的探究性。
二、考试范围
1.七年级上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2)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2.七年级下
(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2)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二)。
3.八年级上
(1)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4.八年级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5.九年级上
(1)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雅典城邦的繁荣)
(2)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蒸汽时代”的到来。
(3)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4)第一次世界大战
(5)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6.九年级下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2)第二次世界大战
(3)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5)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试卷结构或主要题型
单项选择题10个(20分)、材料解析题3个(30分)、组合型题1个(10分)。
四、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人文与社会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二部分满分为60分。
科 学
科学包括物理和化学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
第一部分(物理)
一、命题原则
按照《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和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查。即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对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层次: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体验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
二、考试范围
以《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为依据,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和“科学探究”四部分。考查常见的物理现象或实例,考查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考查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运用物理原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和运用较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关于物理、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及科学精神体现;适当加重与高中教学衔接相紧密的内容的考查。
三、试卷结构和题型
分两卷闭卷测试,其中卷Ⅰ为选择题,选择题(约占30%);卷Ⅱ为非选择题,其中有填空题(约占20%)、作图题(约占7.5%)、实验与探究(约占17.5%)、计算与解答题(约占25%)。
四、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五、考试时间及总分
科学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满分为80分。
第二部分(化学)
一、命题原则
突出初中化学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特别是高中化学学习必备的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重视结合具体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化学科学基本素养。
二、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2012年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依据,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部分。
三、试卷结构或主要题型
化学试题包括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10个、非选择题7个,非选择题包含填空题、探究题(或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题型。
四、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五、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六、考试时间及总分
科学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二部分满分为70分。
附件2
2015年初中生物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命题指导意见
初中生物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和地理学科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客观地评定初中学生生物和地理课程学习的水平,同时,其学业成绩也为高中学校招生提供重要依据。命题以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和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命题指导思想,即有利于全面和准确测试初中学生的生物和地理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生 物
一、命题原则
本着“依据课标,注重基础,提倡运用,合理配置题型”的原则进行命题。试题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1.试题不仅要重视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等情况,而且要重视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2.合理配置题型,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新颖题型的设计运用要适当。
3.试题要有适当的区分度,要避免繁、偏、旧的试题,避免出现过难的题目以及低于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的试题。
二、考试范围
以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为考试的范围。考试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为准。具体内容为: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四、五节、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章、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三、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1.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25个题,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5个题,共 50分。
2.难度分布:容易题分值约占70%,稍难题分值约占20%,较难题分值约占10%。
四、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五、考试时间及总分
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地 理
一、命题原则
1.关注双基测评,注重能力考查:全面考查初中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业水平。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程度,以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注重考查学生从地理事实材料中信息提取、加工或简单的分析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文材料结合,避免死记硬背。
2.密切关注地理与社会生活及家乡的联系:注意从人口、资源、环境、人类可持续发展、家乡发展建设等热点问题,以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中选择素材,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价值。
3.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初高中的衔接: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出发,考查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和方法,突出初高中地理知识和学法的衔接。
4.突出创新开放,确保试题的科学性: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力求稳中有新;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二、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所涉及的要点为基础,结合学生所学人教版《地理》四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但素材不拘泥于教材。
三、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1.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分值约占 60%(20个,每题3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分值约占 40%(4~5个小题,读图填图题、材料分析题、填表题、简答题等)。
2.内容比例:【地球地图】分值约占20%;【世界地理】分值约占20%;【中国地理】(含乡土地理)分值约占60%。
3.难度分布:容易题分值占70%,稍难题分值占20%,较难题分值占10%。
四、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五、考试时间及总分
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办公室 2015年4月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