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办法
(一)考试科目、分值及试卷名称
1.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五科。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20分,物理、化学满分各为10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为30分,总分满分为590分。
2.试卷名称:“2013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二)考试形式。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均实行闭卷考试。体育与健康由平时体育课成绩、阳光体育运动成绩、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成绩和体育统一测试构成,具体要求另行部署。
(三)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数学、外语各100分钟,物理、化学各70分钟。
(四)题型及难度比例
选择性试题语文约占28%、数学约占25%、物理约占32%、化学约占30%、外语约占67%。外语听力测试总分为20分,测试时间为20分钟。
各科试题难度比例均为7∶2∶1。
(五)考试组织。学业考试在市教委领导下,由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
二、考试范围
(一)语文: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
(二)数学: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
(三)外语:体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英语教科书。
(四)物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
(五)化学:体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化学教科书。
三、初中毕业标准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查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初中毕业合格标准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学业考试成绩的40%,与平时成绩的60%合并计算,总分达到300分;其他学科的考查成绩均达到合格(含补考)。
四、物理、化学实验考查
(一)物理实验考查指导意见
1.考查范围:
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结合我市初中物理实验课的开设情况,并考虑实验考查的可操作性,天津市初中物理实验考查将以下面四个实验中的部分内容为主:
(1)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2.考查方法及评定:
(1)考查工作在区县教育局领导下,由区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区县教育局中教科和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
(2)学生在参加考试前5分钟抽签认定所考题目并在相应的实验台前做好准备。
(3)考试时间为15分钟。
(4)考查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等。满分为10分,6分以上为合格。
3.考查要点与要求:
(1)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考 查 点 |
考 查 要 求 |
|
光具座仪器的安装 |
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在光具座上记下焦点F和2倍焦距点 (1分) |
|
调整蜡烛、凸透镜
和光屏高度 |
点燃蜡烛后调整凸透镜、光屏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1分) |
|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 |
①蜡烛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光屏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1分)
②蜡烛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放在二倍焦距以外 (1分)
③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时用眼观察虚像 (1分) |
|
像的清晰度调节 |
①成倒立实像时,成像均明亮清晰 (1分)
②成虚像时,眼睛观察位置正确 (1分) |
|
物距、像距的测量 |
能从光具座(或用直尺)准确测量记录物距、像距 (1分) |
|
实验结论 |
①u>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f<v<2f处
②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在v>2f 处
③u<f时通过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1分) |
|
实验素养 |
①严肃认真,遵守纪律
②实验完毕,整理仪器摆放整齐 (1分) |
(2)实验名称: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考 查 点 |
考 查 要 求 |
|
实验电路 |
①实验电路图正确、规范
②能熟练连接电路
③连线时开关断开 (1分) |
|
电流表使用 |
①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③量程选择合理 (1分) |
|
电压表使用 |
①并联在被测灯泡两端
②正、负接线柱接线正确
③量程选择合理 (1分) |
|
滑动变阻器使用 |
①接线柱连接正确
②使用前滑片位于最大电阻位置 (1分) |
|
利用调节变阻器选择电压值 |
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i) 额定电压,(ii) 1.2倍额定电压;(iii) 低于额定电压
②动作熟练
③读数后及时断开开关 (2分) |
|
电流表读数 |
电流表读数正确 (1分) |
|
数据处理 |
①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合理
②数据记录及处理正确 (1分) |
|
实验结论 |
能根据小灯泡的亮度判断灯泡消耗功率的大小, 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灯泡消耗的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分) |
|
实验素养 |
①态度认真,遵守纪律
②实验完毕,整理仪器摆放整齐 (1分) |
(3)实验名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考 查 点 |
考 查 要 求 |
|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
①观察量程及每小格代表多少cm3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的凹面相平 (1分) |
|
测固体的密度 |
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 (1分)
②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1分)
③将固体浸没在量筒中的液体中,测出液体和固体的总体 (1分)
④表格设计、数据记录及处理正确 (1分) |
|
测液体的密度 |
①用天平称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1分)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 (1分)
③称出烧杯及剩余液体的质量 (1分)
④表格设计、数据记录及处理正确 (1分) |
|
实验素养 |
①态度认真,遵守纪律
②实验完毕,整理仪器摆放整齐 (1分) |
(4)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
考 查 点 |
考 查 要 求 |
|
斜面组装 |
按图正确组装斜面,且弹簧测力计、重物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1分) |
|
数据测量采集 |
①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正确读出拉力F的值 (2分)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高度h (1分)
③正确使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的长度s (1分) |
|
数据处理 |
①正确记录有关数据 (1分)
②正确算出有用功 (1分)
③正确算出总功 (1分)
④正确算出机械效率 (1分) |
|
实验素养 |
①态度认真,遵守纪律
②实验完毕,整理仪器摆放整齐 (1分) |
(二)化学实验考查指导意见
1.考查范围: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化学教科书,结合我市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开设情况,并考虑实验考查的可操作性,天津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将以下面四个实验中的部分内容为主: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证明所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测定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的pH、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2.考查方法:
(1)考查工作在区县教育局领导下组织统一命题,区县教育局中教科和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
(2)准备工作,对全体九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实验操作复习和实验考查;考查前一两周在强化教育(遵守实验室规则)和精心组织安排的基础上,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同时,教师应在场指导复习,做好示范和释疑工作。
3.考查过程及评定:
(1)学生在考前5分钟抽签认定考题,并到相应的实验台前做好准备。
(2)对学生不能完成的操作或错误操作,监考教师可以给予提示或纠正,以免影响其后面的操作。
(3)考查时间为15分钟。
(4)考查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满分为10分,6分以上(含6分)为合格,6分以下为不合格。
4.考查要求与要点:
实验考查主要从实验操作和实验习惯两个方面进行成绩评定,重点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其中实验操作是指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操作技能和观察技能,要求能准确描述主要实验现象和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实验习惯是指学生在实验中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遵守纪律、态度认真、爱护仪器、操作规范、实事求是、桌面整洁等。
(1)实验名称: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项目 |
考查要点 |
分值 |
|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
2分 |
|
实验操作 |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 |
2分 |
|
②药品取用,棉花团使用 |
2分 |
|
③仪器固定,有氧气生成 |
2分 |
|
实验习惯 |
爱护仪器,桌面整洁 |
2分 |
|
总分 |
10分 |
(2)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证明所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项目 |
考查要点 |
分值 |
|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
2分 |
|
实验操作 |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仪器固定 |
2分 |
|
②固体、液体药品取用 |
2分 |
|
③气体收集,气体的证明 |
2分 |
|
实验习惯 |
爱护仪器,桌面整洁 |
2分 |
|
总分 |
10分 |
(3)实验名称:测定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的pH、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
项目 |
考查要点 |
分值 |
|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
2分 |
|
实验操作 |
① 溶液的pH测定 |
2分 |
|
②液体药品取用,指示剂的使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
2分 |
|
③滴管的使用,试管的振荡 |
2分 |
|
实验习惯 |
爱护仪器,桌面整洁 |
2分 |
|
总分 |
10分 |
(4)实验名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
项目 |
考查要点 |
分值 |
|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
2分 |
|
实验操作 |
①用天平称量3 g氯化钠固体,并放入烧杯中 |
2分 |
|
②用量筒量取47 mL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
2分 |
|
③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将配制成的6%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
2分 |
|
实验习惯 |
爱护仪器,桌面整洁 |
2分 |
|
总分 |
10分 |
附件2
2013年天津市市级初中学业考查说明
一、考查科目、形式及考查办法
(一)考查科目、分值、试卷名称。
1. 考查科目: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含实验考查)。
2.分值: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卷面满分各为100分,生物实验考查满分为10分。
3.试卷名称:“2013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
(二)考查形式。八年级地理与生物两学科分别独立制卷,实行合场闭卷考查;九年级思想品德与历史两学科分别独立制卷,实行合场开卷考查。
(三)考查时间。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考查时间均为60分钟,生物实验考查15分钟。
(四)题型及难度比例。
1.题型: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各科的选择性试题约占45%,非选择性试题约占55%。
思想品德学科的非选择题一般采取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探究与实践等形式呈现。
历史学科的非选择题一般采取图表分析题、问答题等形式呈现。
地理学科的非选择题一般采取填图绘图题、图表分析题、资料分析题和简答题等形式呈现。
生物学科的非选择题一般采取识图作答题、分析说明题、实验探究题等形式呈现。
2.难度比例:以上各学科的难度比例均为8∶2∶0。
(五)考查的组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业考查实行全市统一考试,在市教委领导下,由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实施。
生物实验考查采用实验操作形式,在区县教育局领导下,由区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区县教育局中教科和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
二、成绩呈现方式
考查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的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生物实验考查的评价等级为合格、不合格两等。不合格者准予一次补考,补考成绩为合格、不合格。
三、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考查范围
(一)思想品德。
1.体现《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思想品德教科书,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
2.考查内容比例:“成长中的我”约占25%,“我与他人和集体”约占25%,“我与国家和社会”约占50%。
(二)历史 。
1.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
2.考查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代史”约占30%,“中国现代史”约占20%,“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代史”约占20%,“世界现代史”约占10%。
(三)地理。
1.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
2.考查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约占20%,“世界地理”约占25%,“中国地理”约占35%,“天津地理”约占20%。
(四)生物。
1.体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生物学教科书。
2.考查内容比例:“科学探究”约占20%,其他9个内容标准约占80%。
(五)生物实验考查。
体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生物学教科书,结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开设情况,并考虑实验考查的可操作性,初中毕业年级生物实验考查以下四个实验。
1.考查内容:
(1)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种子的结构;
(3)徒手切片和观察叶片结构;
(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2.所需实验材料用具:
(1)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显微镜,洋葱鳞片叶,纱布,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2)观察种子的结构
放大镜,刀片,滴管,碘液,浸软的菜豆(或大豆、花生等)种子,浸软的玉米(或小麦等)种子。
(3)徒手切片和观察叶片结构。
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纱布,盛有清水的培养皿,碘液,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小木板。
(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附件3
2013年天津市区县级初中学业考查指导意见
一、考查科目、形式及考查办法
(一)考查科目。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音乐、美术。
(二)考查形式、办法、分值与时间。
1.综合实践活动。
(1)信息技术考查包括在线考查、电子作品和电子学习档案袋三种形式。在线考查和电子作品评价在区县教育局领导下,由区县教育局中教科和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由学校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实施。在线考查、电子作品评价和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满分均为100分。在线考查分为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和主观题两大类,每类试题约占50%,难度比例为8∶2∶0。在线考查分值占总成绩的80%,电子作品评价和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各占总成绩的10%。在线考查时间为45分钟,电子作品测试时间为15分钟,电子学习档案袋在日常教学中完成。
(2)研究性学习考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其中定量评价是指对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课题分析(10分)、目标制订(10分)、研究方案(20分)、研究方法(20分)、参与程度(30分)、成果质量(10分),满分100分。由学校制订统一评价表,连同学生课题研究的原始过程材料,汇编放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3)劳动与技术教育评价考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纸笔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占60%,纸笔测试占40%。纸笔测试满分为100分,其中理论知识50分,技能题50分。难度比例为
8∶2∶0。由各区县教育局中教科和教研室(或学校)负责组织实施。
2.音乐考查包括在线考查(或纸笔测试)和面试形式。在线考查(或纸笔测试)由区县统一组织,面试由学校组织。在线考查(或纸笔测试)满分为70分,演唱(奏)、音乐作品、音乐小论文满分各为10分。在线考查(或纸笔测试)考查时间为60分钟。在线考查(或纸笔测试)分为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约占70%,主观题约占30%。难度比例均为
8∶2∶0。
3.美术考查可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同时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测试由各区县教育局中教科和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纸笔测试满分为100分,其中理论知识50分,技能题50分。美术考查时间为60分钟。美术考查分为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主观题(包括技能测试、主题分析等)两大类。客观题约占50%,主观题约占50%。难度比例为8∶2∶0。
三、成绩呈现方式
考查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评价等级为合格、不合格两等。不合格者准予一次补考。
四、考查范围
(一)综合实践活动。
1.信息技术。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结合我市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等方面进行考查。
(1)在线考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②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掌握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能够安全地使用计算机。
③掌握因特网信息搜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④能根据任务需求,加工和处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与视频等信息。
⑤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电子作品测试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①作品主题的选择。
②作品呈现形式与作品制作工具的选择。
③作品素材的收集、管理与加工。
④作品的整体呈现。
2.研究性学习。
(1)依据《7~9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讨论稿)》,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
(2)考查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外显行为表现,考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态度。通过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考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通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前后或几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依据《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讨论稿)》、《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范围是教材中9个技术项目及学校开发的其他教学资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以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态度来考查。
(1)书面测试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从学习掌握和开发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考查。例如,可以安排机械制图、花卉栽培等技术项目中的技术知识、设计方法和作品评价等相关内容。
(2)过程性评价以作品评价为依据考查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劳动习惯为基础,技术的设计与制作为重点,以某个技术项目的“毕业作品”为依据,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例如,可以就“编绣作品”、“电子作品”考查技术探究能力、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音乐。
体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音乐教科书,结合我市音乐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学习领域中进行考查。考查包括以下内容:
1.音乐欣赏。
识别、理解、记忆音乐。感知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艺术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了解、理解和认识常见的音乐结构、体裁、形式、风格和流派等音乐基础知识。了解和认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简史,识别不同时代、民族的音乐。
2.独立识读乐谱。
独立识读和运用8~16小节五线谱或简谱,通过识读乐谱感受、理解、认识和评价直接影响和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音乐表现要素和手段。简单地评价音乐作品的特征。
3.音乐创作与实践。
用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即兴编创16小节以内的歌(乐)曲,并为16小节以内的歌(乐)曲即兴配简单的伴奏。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能结合社会音乐生活、姊妹艺术等音乐文化及音乐文化现象发表短小的音乐评论。
音乐考查内容比例为:感受与鉴赏50%、表现20%、创造10%、音乐与相关文化20%。
(三)美术。
体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结合我市美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主要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个学习领域进行考查。主要内容包括: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原理及方法,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式,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考查设计的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能多角度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