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小学招生 - 正文

广州从化市2015年中小学招生方案

来源:2exam.com 2015-5-5 9:20:37

从教报〔2015〕  号

关于审定《从化市二○一五年中小学招生方案》的请示

市招考委: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穗教发〔2015〕11号),结合本市实际,我局拟定了《从化市二○一五年中小学招生方案》,经过征求相关学校及各指导中心的意见,召集相关科室讨论,局领导班子会议研定,现报请从化市招考委审定。
专此请示,望批复。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日
从化市二○一五年中小学招生方案
为进一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规范我市中小学招生管理工作,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根据《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现就二〇一五年全市中小学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招生任务
(一)全市各小学计划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8929人,教学班215个,占应入学适龄儿童的100%(含本市户籍适龄儿童、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详见附件1)。
(二)全市各中学计划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6745人,共150个教学班,占小学毕业生的100%(详见附件2)。
(三)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计划招收一年级新生8378人。其中入读本市普通高中4428人、中专、中技2800人,到市外高中阶段学校就读学生约1150人。入读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占初中毕业生的95.8%(详见附件3)。
二、招生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坚持以户籍为前提、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人户一致、服务 就近入学的原则。凡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以其有效户籍证明和居住证明(房产证明、宅基地证明、拆迁协议、租赁合同等)为依据,办理报名入学手续。
就近入学是指相对就近入学。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制定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实施步骤和规划统计指标问题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应在3公里以内。
人户一致(指户籍地址与居住的房产地址属于同一学校地段)的适龄儿童、少年,优先安排入读地段范围小学或初中;人户不一致(指户口地址与居住的房产地址不在同一学校地段)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读公办学校。
(一)小学一年级招生工作原则。
小学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凡2009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居住地所属小学提出书面申请,并报各教育指导中心审核批准,延缓入学期满,应即入学。凡达到该年龄段的适龄儿童,除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如痴呆、精神病、传染病未愈、严重肢残等)适龄儿童外,都要动员其入学(盲、聋、哑儿童要动员他们到广州市盲校和聋哑学校就读,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可动员其到从化市启智学校就读)。小学一年级适龄儿童入学前不进行任何考试。
(二)初中一年级招生工作原则。
初中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今年全市初中招生除从化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招收体育特长的学生、从化中学招收部分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从化四中和从化六中按规定招收部分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外,其余学校原则上按 划定的地段进行招生。各学校必须按照招生计划完成好招生任务,不得以任何籍口缩减应招生人数。各教育指导中心、中学要共同做好动员和组织所属服务范围内学生入学就读工作。
1.局属中学初中的招生。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划定的招生地段范围招生(地段范围详见附件7)。
2.镇(街)初级中学的招生。由各教育指导中心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分招生地段范围招生,或小学对口升读。
(三)普通高中、中专、中技一年级招生,严格执行2015年广州市有关招生文件精神,面向全市招生。
三、招生办法
(一)小学一年级招生。2015年全市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实行网上报名。
1.报名工作。凡具有本市户籍(指招生当年4月15日前入户从化)的适龄儿童、非本市户籍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于5月5日至20日登录“广州市公办小学报名系统”填写报名信息。适龄儿童的家庭不具备网上报名条件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可在报名时段内前往地段小学现场提出申请,现场报名。登记有效后,于5月23至25日,根据网上预约时段,到报名学校进行资料审核。经审核、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适龄儿童取得录取资格。从6月30日起可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询录取结果。
2.审核工作。各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本辖区小学的招生指导工作,其中城区教育指导中心除负责本辖区学校外,还要协调城区小学的招生指导工作。要指导好各学校做好宣传发动、资料审核、提供现场报名的网络设备及咨询等。
(二)初中一年级招生。
1.城区直属中学初中招生。
(1)城区直属中学根据人户一致,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按从化教育信息网公布的地段,升读各中学。
(2)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从化中学招收体育特长生、从化四中和从化六中招收艺术类特长生。从化中学是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从化四中和从化六中是经我局批准,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学校,为了使具有体育和艺术专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今年从化中学招收体育特长生、从化四中继续招收艺术类特长生,从化六中招收声乐、舞蹈类和美术专长的艺术特长生。
招生范围:从化市内各小学,具有本市户籍和小学正式学籍的六年级毕业学生。
招生人数:从化中学20人,从化四中25人,从化六中35人。
报读从化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条件:五、六年级的操行评定为甲等(或优秀);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间,获得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广州市级以上(含市级)田径比赛个人或集体项目前六名者,或区(县级市)级田径比赛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前三名者,或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含二级)等级证书者。
报读从化四中艺术特长生的条件:五、六年级的操行评定为甲等(或优秀);近三年参加市(县级市)以上举办的艺术类比赛获得二等奖以上。
报读从化六中声乐、舞蹈和美术特长生条件:五、六年级的操行评定为甲等(或优秀);近三年参加市(县级市)以上举办的声乐类比赛获得二等奖以上。
报名办法:凡符合特长生报名条件的学生可向所在毕业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从化市初中招收特长生报名表》(详见附件5),毕业学校加具意见后,持获奖证书及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于6月3日至10日,报考体育的到从化中学、报考艺术的到从化四中或从化六中报名(艺术类可兼报),学校审核相关资料,如属实,则可接受其报名。
录取办法:对报名并经审核确定符合特长生报名条件的学生,由我局和学校按程序对学生的特长项目进行考核,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项目成绩,确定特长生的录取名单,于6月22日在从化教育信息网、报名学校和原就读学校公示特长生录取名单。
2.各镇(街)中学初中招生。
根据属地管理、就近入学的原则和我市实际,各镇(街)初级中学招收各镇(街)户籍地段对口的全部小学毕业生。各教育指导中心统筹做好中小学规划及招生工作,并将录取名单送我局基础教育科审批。
3.属从化户籍的返回生招生。
从外地(含我市民办学校就读)返回从化升读初一的从化户籍学生,在5月6日,持户口簿和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原就读小学加盖公章的“学生基本情况表”到户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资料。属本市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城区居民户籍的到我局基础教育科报名,属本市其他镇户籍及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农村户籍的到所属教育指导中心报名。从本市乡镇返回城区就读初一的城区户籍学生,由家长向原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带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到学校确认,由各教育指导中心汇总名册表于6月22日前报我局基础教育科。以上市外和乡镇回城区就读的学生由我局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学位。城区就读的乡镇户籍学生,原则上返回户口所在地升学。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招生工作是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规范办学行为的民生工程。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的有关规定,实行“阳光招生”,切实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各教育指导中心要制定本辖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方案,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各中小学也要制定相应的招生方案,按局招生工作时间安排,及时了解、掌握当地适龄儿童情况,在保持招生地段范围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小学、初中招生地段,保障适龄儿童入学。
1.小学招生由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组织和管理。各教育指导中心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调查研究,精心组织,加强监督,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确保小学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因特殊情况,镇(街)内无法解决的,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2.各镇(街)要成立初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初中招生的有关工作,日常工作由各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一是制定本镇街中小学招生方案(并报从化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备案);二是做好各校领导、师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防止不良现象出现,确保全部小学毕业生升上初中就读;三是组织落实报名、招生入学报到等具体工作;四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五是初中一年级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制。各小学要保证把本校的毕业生按时如数送到其所就读的中学,中学要主动与小学联系,按时如数确保招生地段范围内的小学毕业生全部入学就读。
(二)大力宣传,精心组织。
各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要采取各种形式,做好小学和初中招生的宣传工作,对社会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要认真解释,以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新闻媒介、信息网、校讯通、家长会等途径发布有关招生信息,向家长、学生提供招生咨询服务。
(三)统筹安排,规范管理。
1.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工作的通知》(粤教策〔2005〕20号)要求,按批准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不得随意扩大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民办小学、初中每年应将当年的招生计划报我局核定。如因实际情况需改变招生计划的,必须及时上报核准。民办初中招生必须在小学毕业考试后进行,并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民办初中在小学毕业考试以前进行招生的,其招生行为无效,我局对其违规招收的学生将不予办理学籍和发给毕业证书,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该校次年减少其10%~50%的招生计划或勒令停止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须执行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问题的通知》(穗教基教〔2005〕10号)的有关规定,只能招收参加当年学业考试、并经市招考办统一录取的学生,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对未经市招考办统一录取,学校自行招收的学生将不予办理学籍和发放毕业证书,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违规学校自行承担。
2.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的适龄子女入学。要根据《关于加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11〕74号)要求,对在从化市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均可为其就读小学或初中、有学习能力的同住子女,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并带备相关证明材料(详见附件6),到居住地所在的教育指导中心或学校登记并审核资料,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各教育指导中心要统一规划,规范管理,指导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学校,做好宣传、解释、资料的审核、登记及造册,以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认真执行以下规定,以进一步维护义务教育良好的招生工作秩序:公办学校不准招收择校生;公办学校不准拒绝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入学;公办学校不准以任何籍口拒绝接收本服务区应接收的学生;公办学校不准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不准将“奥赛”成绩等与招生录取挂钩;不准将“奥赛”成绩等作为升学依据;不准在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时进行文化科测试;不准班额超标(小学每班不能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能超过50人);不准在小学毕业考试前进行初中学校招生(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除外);小学(经市教育局审定的少儿体校除外)不准招收体育、艺术及其他项目的特长生或将适龄儿童特长与小学入学挂钩。
(五)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审核和管理。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审核严格执行国家、省、广州市的有关规定,符合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范围和条件(详见附件7)的借读生享受我市户籍学生同等入学待遇。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按《转发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解决办法的通知》(穗教转〔2010〕171号)执行。在网上报名后带备相关资料到报读学校审核。符合条件的享受地段生同等的入学待遇。
(六)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教育指导中心对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儿童应妥善安排入学,各有关学校不得借故拒收。对于中重度智障的适龄儿童,各镇(街)可动员其到从化市启智学校就读;对于聋哑、盲的适龄儿童,可动员其到广州市的特殊学校就读。
(七)完善新生的录取和学籍的管理工作。小学一年级新生录取后,各小学要在学籍管理系统按要求建立学生的学籍,经审批后按要求进行常态分班。因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籍将直接转为初一学生的学籍,原来不在广州地区读小学的学生,必须由各初中学校将学生的有关数据报我局基础教育科,经审核后重新建立学籍。
乡镇初级中学录取新生工作原则上要求在7月5日前完成,各中学要做好初一新生录取名册,由各教育指导中心于7月5日前送我局基础教育科批录,并报电子文档。城区初级中学录取时间另行通知。初中新生的入学通知书,市属中学统一由市招考办加盖公章后交原毕业学校发给学生,镇初级中学由镇政府加盖公章后交原毕业学校发给学生。
附件:1.从化市2015年小学一年级招生计划
2.从化市2015年初中一年级招生计划
3.从化市2015年高中阶段招生计划
4.从化市初中招收特长生报名表
5.来穗务工就业农民申请子女在从化接受义务教育需提供的材料
6.城区中小学2015招生地段划分
7.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分类一览表
8.从化市小学一年级入学报名须知
9.从化市各单位招生咨询电话
10.从化市中小学招生方案(范本)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四日

 


附件1
从化市2015年小学一年级招生计划
镇街 学  校 招生班数 招生人数


镇 吕田镇中心小学 3 120
 吕田镇第二小学 2 80
 吕田镇第三小学 1 28
 吕田镇安山小学 1 30
 小计 7 258


镇 良口镇善施学校 5 195
 良口镇第二小学 4 183
 良口镇石明小学 1 17
 小计 10 395
流溪河林场 流溪河林场学校 2 52


镇 温泉镇第一中心小学 3 101
 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 4 140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3 108
 温泉镇中田小学 2 55
 温泉镇石海小学 2 60
 温泉镇龙新小学 2 51
 小计 16 515


镇 太平镇中心小学 6 270
 太平镇屈洞小学 3 125
 太平镇水南小学 2 90
 太平镇飞鹅小学 2 90
 太平镇钱岗小学 3 110
 太平镇高平小学 1 35
 太平镇第二中心小学 6 270
 太平镇莲塘小学 1 38
 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 3 110
 太平镇银林小学 1 40
 太平镇上塘小学 2 70
 小计 30 1248


镇 鳌头镇中心小学 4 180
 鳌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6 270
 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 3 135
 鳌头镇同心小学 4 160
 鳌头镇高平小学 5 210
 鳌头镇水西小学 3 135
 鳌头镇桥头小学 4 165
 鳌头镇人和小学 3 120
 鳌头镇车头小学 3 135
 鳌头镇民乐小学 2 60
 鳌头镇岭南小学 5 225
 鳌头镇大氹小学 1 28
 小计 43 1823


街 街口街中心小学 5 225
 街口街新城小学 4 180
 街口街团星小学 3 135
 街口街城郊小学 3 135
 街口街沙贝小学 4 180
 小计 19 855


街 江埔街中心小学 3 120
 江埔街江埔小学 3 135
 江埔街联星小学 4 180
 江埔街和睦小学 3 135
 江埔街凤凰小学 2 62
 江埔街禾仓小学 4 180
 江埔街下罗小学 3 90
 江埔街锦联小学 2 80
 小计 22 920


街 城郊街中心小学 4 180
 明珠工业园明珠小学 2 90
 城郊街北星小学 2 90
 城郊街希贤小学 6 270
 城郊街黄场小学 2 75
 城郊街向阳小学 4 180
 城郊街东风小学 2 90
 城郊街麻村小学 2 68
 小计 24 1043



校 流溪小学 5 225
 河滨小学 5 225
 西宁小学 4 180
 雅居乐小学 5 225
 小计 19 855



校 英豪学校 4 160
 南洋中英文学校 8 320
 港湾学校 3 135
 世纪星小学 2 90
 从化龙涛学校 4 180
 从化黄冈学校 2 80
 小计 23 965
总计 215 8929

 

 

 

 

 

 

 


附件2
从化市2015年初中一年级招生计划
单 位 学 校 招生计划 备   注
  班 人数 



校 从化中学 6 300 含体育特长生20人
 从化二中 6 300 
 从化三中 6 300 
 从化四中 6 300 含艺术特长生25人
 从化六中 6 300 含艺术特长生35人
 从化七中 12 600 
城郊街 城郊中学 14 650 
江埔街 河东中学 10 450 
吕田镇 吕田中学 5 220 
流溪河林场 林场学校 1 15 
良口镇 良口中学 5 210 
温泉镇 桃园中学 4 190 
 灌村中学 3 125 


镇 太平中学 6 250 
 太平二中 5 200 
 神岗中学 4 180 
 神岗二中 5 210 


镇 鳌头中学 10 470 
 棋杆中学 8 350 
 龙潭中学 8 340 
 民乐中学 3 120 
体育局 业余体校 2 50 只招体育特长生
民办
学校 英豪学校 4 160 
 南洋英文学校 8 320 
 港湾学校 2 100 
合 计 150 6745 

 

 

 

 

 

 

 

 

 

 

 

附件3
从化市2015年高中阶段招生计划

学校类别 招生学校 招生班数 招生
人数 备注
普通高中 从化中学 18 900 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
 从化二中 12 600 
 从化三中 12 550 
 从化四中 10 450 
 从化五中 12 600 
 从化六中 14 672 
 英豪学校 7 288 
 南洋学校 8 368  
 小 计 91 4428 
中专、中技 市职业技术学校 30 1500 
 从化技工学校 24 1200 应届生升读
 温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 100 
 从化外中专中技 43 1150 
 小 计 99 3950 
合    计 190 8378 

 

 

 

附件4
从化市初中招收特长生报名表
学生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年月 
家长姓名 父  工作 单位  联系电话 
 母     
毕业学校  报读学校  操行  身高 CM
户籍地址 
家庭住址 
特长简介 
专项特长获得的奖项

 
所在学校意 见 
特长项目测试成绩 
特长生招生领导小组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教育局  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