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设计,追求艺术
每道试题基本体现了原创精神,每段背景材料、每个数字、每幅漫画等的引用都精心选择、设计,精准无误。设问角度缜密角度开放,但不失规范性,既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又给出特定界域,并非漫无边际。参考答案的建构既体现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又体现生活经验知识与时政知识的整合;既体现知识掌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统一,又体现对课程内容宏观把握与微观思考的统一。如:第26题(3)小叶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以此为鉴,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守法公民?;第29题(2)中学生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守护“厦门蓝”尽微薄之力。请举两例说明;第30题(2)谈谈你对材料一、二的感悟。(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这些设问开放,但都给出特定界域,给出了答题的方向。第28题答案:“推广‘互联网+’能够使贫困地区人们开拓视野和致富思路,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贫困地区人民走上‘科技脱贫’的道路。”这一答案的构建都体现了教材知识、生活经验知识与时政知识的整合。
【典例】第27题:法制漫画(图7)

(3)从法律角度对图7中施暴者的言行进行评析。
答案:图7中施暴者的言行是错误的。
①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图中施暴者实施家暴行为,侵犯了家人的生命健康权,是违法的。
③图中施暴者认为“家暴”是家事,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明确了家庭暴力不是个人私事而是社会公害,不是家庭琐事而是违法犯罪。因此,公民的言行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并非“谁也无权干涉”。
【试题评析】
(1)设问开放,但给出特定界域——从法律的角度回答。材料呈现的文字短短12个字,但足以引发考生思考,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材料蕴含的意思只是在指导考生进行判断,而不是直接替他们作出选择;设问与材料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增强了开放度,也使考生的思考与回答具备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有效避免了答案直接在材料里,或者材料与设问毫不相干的问题和弊端。这样的命题不仅仅增加了考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对于教学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强调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在体验感悟中生成知识、提升技能、增进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不是“填鸭式”的生搬硬套、机械记忆式的死记硬背。
(2)答案的建构将《反家庭暴力法》这一时政知识与教材知识、生活经验知识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统一,考生在聚焦现实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明辨是非,深刻理解了“家暴”不是个人私事,而是违法犯罪。
学生要解答好这一题目,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知识,而且要与时政热点知识结合起来,这就为引导学生平时关心重大时政热点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4.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走进思想品德考场,学生不仅仅是参加一次学业评价考试,而且是一次丰富的社会生活参与和体验之旅。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多彩现实生活,通过图文再现眼前,使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感受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真,探寻生活之魅。如:第11题同仁堂在诚实守信坚守中从347年前的一间小药铺发展为今天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第12题厦门“全国最美中学生” 黄雅萍面对人生的态度;第17题天价鱼事件;第18题使用免费WiFi应注意的问题;第19题的继承权问题,第20题的小微企业;第27题的人身权利;第28题的精准扶贫;第29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等,这些试题都用真实丰富、具有教育意义且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生活话题作为命题素材,融知识传播、能力渗透、价值引领、道德倡导于一体,是基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典范。这些背景材料都体现了很强的生活性,正是这种还原生活的真实性,并从中把有价值意义的真问题摆出来,回归“生活即教育”、“考试即生活”的本真,把考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思考、分析、判断,明辨是非,在困惑和迷茫中得到价值引领,真正理解和认识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以案说法】河南大学生闫啸天和朋友王亚军,抓了16只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出售,受到法律的严惩。
【热点聚焦】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国在70年代就研究出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及化学本质,但我国首部专利法于1984年才出台,当时也没想过申请国外专利,从此与青蒿素的国际知识产权失之交臂。
【警钟长鸣】初中生小叶,本来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进入初二年后,出现旷课、抽烟,出入网吧等不良行为,甚至勒索同学钱财,经学校教育,仍不思悔改。16周岁时,他伙同社会不良青年多次参与诈骗、抢劫等违法活动,终落法网。
【典例】26.某班以“知法守法用法大家谈”为主题出了一期黑板报。(图4)

请你根据黑板报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闫啸天和王亚军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应受什么处罚?
(2)知识产权除了专利权外,还包含哪些权利?“热点聚焦”的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叶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以此为鉴,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守法公民?
【评价】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依法治国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和关注点。但如何考核这个大问题,需要我们用具体的事例来设计问题。试题从三个来自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法治观念淡薄具体事例切入,有效贯彻了“大主题、小切口”的命题理念,同时把依法治国这个看似很空的问题一下子拉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在认识身边违法现象的同时,深思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观念缺失的危害,这正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的生活问题,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落脚点。试题的第二问、第三问进一步考查如何将法治理念落实为具体的实际行动,生活气息浓郁,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这样的试题设置既有效考查了课程中关于公民守法、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在考查中培养了考生知法、守法、护法的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真正体现了生活德育的课程精神和德育学科的基本特质。达到了考查核心内容、培养核心素养、体现德育功能的目的。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起到重要作用.
5.地方特色,责任担当
对于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而言,选取与地区有关的材料,地方特色浓郁,既能增加试卷的亲和力与亲切感,又能使考生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试卷特别注重培养考生热爱厦门、奉献厦门的家国情怀。第12题“厦门“全国最美中学生”黄雅萍面对恶性肿瘤,鼓励自己:‘我还有大好的明天,我还想沐浴在阳光下呢,我不想死!’她先后经历了右脚截肢、化疗,最终坚强地挺了过来。”、第29题“厦门这座美丽城市,2015年位列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个城市”第二位,任性的“厦门蓝”频繁出现在游客和市民眼中。这是厦门为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调发展最深刻的解读和实践。
材料一:2015年厦门市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水耗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从0.76吨标煤、74吨和5.9千克,分别下降到0.48吨标煤、11.0吨和1.36千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生产总值(GDP)增长7.2%,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材料二:厦门市严格执行新环保法,2015年以来,全市环保检查涉大气污染源企业2551家次,查处大气超标企业6家,处罚金额35万元,实施停产限产3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起。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总结厦门为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调发展的有益经验。
(2)中学生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守护“厦门蓝”尽微薄之力。请举两例说明。”
这些试题的命制,让考生产生对家乡强烈的自豪感, 激发热爱厦门、报效厦门的思想情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