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徐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问答
一、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义务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坚持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报名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报名招生时间是:小学为6月23日至28日,初中为7月1日至6日。各小学在7月10日前张榜公示新生录取名单,并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各初中学校在7月15日前张榜公示新生录取名单,并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三、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小学招生入学条件: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前出生);具有当地县(市、区)户籍或持有相关证明材料、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经商、务工等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招生入学条件:小学应届毕业生(或持有教育行政部门签发的延缓入学证明的往届小学毕业生);具有当地县(市)、区户籍或持有相关证明材料、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经商、务工等流动人口子女。
四、今年公办学校的施教区如何划分的?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施教区的划分工作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要根据区域内学校招生规模及适龄儿童少年居住情况,逐步科学划定公办学校施教区,保证施教区生源数量与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凡涉及县(市、区)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问题,家长及学生直接向相关属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咨询。
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施教区划分方案,市教育局已下发《2014年市区初中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进行了说明,也已通过媒体、教育网站向社会公布。
五、市区公办初中学校学生的施教区如何确认?
学生与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房产证和实际居住地是确定其施教区的主要依据。在坚持学生户籍与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监护人的居住房屋产权证与实际居住地保持一致的原则基础上,由各县(市、区)具体制定公办学校施教区学生的确认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施教区学生的确认办法是:1、学生户籍应与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并与监护人的居住房屋产权证、实际居住地保持一致。凡户籍、居住房屋产权证与实际居住地三者一致的,按其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地址确定施教公办学校。2、为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入学,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视为符合户籍、居住房屋产权证与实际居住地三者一致要求,并按相关房产证确定学生的施教区,相关学校应将学生视为施教区内的生源并接收其入学:①学生的户籍随父母一方在本地居住,另一方户籍不在本地,以在本地居住的父母一方的房产证确定学生的施教区。②学生的户籍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且在施教区内常住,其父母双方均为不在本地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证确定学生的施教区。③学生及父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一户籍、从未迁移过,学生父母双方均未有其他住房,且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内实际常住,持相关证明,以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证确定学生的施教区。④父母离异的适龄儿童、少年,依据法院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以实际监护人的房产证、户籍或实际居住地确定学生的施教区。3、施教区审定中特殊情况的处理:①户籍、房产证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适龄儿童,以其父母的房产证来确定施教区;有多处房产的,以实际居住的房产确定施教区。②货币拆迁确未购房的,持拆迁协议和无房产证明,以学生的户籍所在地作为其施教区;重新购房、但尚未取得房产证的而又无其他房产的,凭购房协议以新购房产确定其施教区;拆迁异地安置的,以安置地确定其施教区。③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在户籍所在地属于空挂户而确无产权住房的,持无房产证明,以学生的户籍所在地确定其施教区。④除①、②、③项外其他特殊情况,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六、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办法是什么?
各县(市、区)要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法,统筹安排,确保每一位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七、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到市区初中就读如何报名?
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要到市区公办初中学校起始年级就读的,其父母应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到房产证 (暂住证)所属施教区的公办学校登记、报名,学校审核合格后接收其入学。当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较多,学校无法全部接收时,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区域内学校统筹安排。
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也可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到市区民办学校报名。
八、市区户籍学生报名需带哪些材料?
适龄儿童到施教区内小学报名时,学生父母应携带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及适龄儿童的出生证。小学毕业生到施教区内公办学校初中报名时,学生父母应携带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及学生小学毕业证;到民办初中报名时,要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及学生小学毕业证,不必携带房产证。
九、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报名需带哪些材料?
外来经商、务工等流动人口子女到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入学的,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1.适龄儿童、少年父母的身份证、家庭户口簿;2.在徐州市经商、务工证明(经商人员出具工商营业执照,务工人员出具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他从业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出具自谋职业证明材料);3.在我市所购房产证明,无房产的出具暂住证(暂住时间满一年以上)及租赁房屋合同;4.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其他合法材料。5.升入初中的,还应出具小学毕业证书。
十、民办学校今年如何招生?
民办学校在其办学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实行自主报名、免试入学,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应采取电脑派位与自主招生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录取。电脑派位具体方案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时,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招生考试,不得跨区域组织招生,招生广告、招生简章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方可向社会公布并实施。
十一、今年公办小学、初中遇到什么情况时要通过电脑派位招生?
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参照我省其他各市的做法,热点公办学校如果因施教区内生源不足,在招生计划内施教区有空余学额时,可在本行政区规定范围内公开报名;报名人数超过空额时,应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录取,电脑派位录取的学生与施教区内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十二、指标生是什么概念?指标生报考普通高中时都能加分录取吗?公办初中新招收的施教区外的择校生毕业升学时能享受指标生待遇吗?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四星级高中拿出统招计划的60%的名额作为指标生,按照各初中学校享受指标生学生人数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具有指标生身份的学生到初中毕业报考相应的四星级高中时可以享受到加分录取的资格。
具有指标生身份的学生不一定能够享受到加分待遇,还要看学生的中考分数和所在学校分配到的相应四星级高中指标生数量情况来确定。
自2013年起,我市所有公办初中新招收的择校生(由初中学校自行招收的施教区外的小学毕业生)毕业报考四星级普通高中时不能享受指标生待遇。
十一、残疾儿童如何入学?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视障、听障和智障三类残疾儿童摸底调查工作和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切实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按时入学。视障、听障及智障等三类残疾儿童原则上到当地特殊教育学校报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可到所属施教区公办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不得拒收。
十二、东苑中学施教区是什么?今年如何招生?
东苑中学施教区是:东到东方明珠小区东墙,南到郭庄路,西到东三环路,北到民怡园北门前大道;铁路民祥园。但鉴于东苑中学的办学规模和接收能力,今年依然沿袭去年的招生范围。
十三、欣欣中学(徐高北校区)是一所什么学校?
欣欣中学(徐高北校区)就是原徐州高级中学初中部,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初中学校,更名后其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招生范围等保持不变。
十四、今年市区新增四所初中招生学校是什么情况?
今年市区初中招生新增徐庄中学、毛庄中学、徐州爱登堡国际学校、徐州华顿国际学校四所学校。其中徐庄中学、毛庄中学是从铜山区划归开发区管理的学校,今年纳入市区招生。徐州爱登堡国际学校是由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目前租赁徐州三中实验学校(十中)部分校舍作为过渡性办学地点,今年第一次招收初一新生,招生计划是160人。徐州华顿国际学校是由上海中锐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上海复旦中学委托管理的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位于徐州市新城区汉源大道与丽水路东南角(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南大门对面),今年第一次招收初一新生,招生计划是180人。
十五、有关招生问题如何查询咨询?
凡涉及各县(市)及贾汪区、铜山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问题直接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进行查询咨询。
凡涉及市区鼓楼、云龙、泉山、开发区的小学及所属初中学校的招生问题直接向对应的各区教育局(文教体)及相关学校查询咨询。鼓楼区文教体局咨询电话是87636726,云龙区文教体局咨询电话是80803421,泉山区文教体局咨询电话是885901756,开发区教育局咨询电话是87735612。
凡涉及市区直属公办初中学校的招生问题,直接向市教育局及相关学校查询咨询,市教育局咨询电话是83711070、83723635,家长及学生也可以直接到徐州教育网站“通知公告”栏点击《2014年徐州市市区初中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意见》和《市直属公办初中施教区划分图》都可以查看到。
市区初中各学校招生咨询电话在徐州教育网站“通知公告”栏点击《2014年徐州市市区初中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在《意见》的附件3《2014年市区初中招生计划》中,每所学校招生计划后栏目中都有各学校招生咨询电话,也可以在徐州教育网站“基础教育”栏目中“2014年市区初中学校招生咨询电话”里查到。
十六、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关于收费是如何规定的?
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育收费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建立收费公示制度,严禁学校或教育部门借招生违规收取择校费、捐资助学费。民办学校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