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广东中考 - 阳江中考 - 正文

2014阳江中考招生考试宣传材料

来源:阳江市教育局 2014-3-4 10:42:01

阳江市初中升高中招生考试宣传材料
一、2014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是多少?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2014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为32000,其中普通高中18000,中职学校(含技工)14000。与去年比较,适度压缩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从去年的2万人压缩到今年的1.8万人,进一步调优普职比,有利于普通高中优质化、均衡化发展。

二、如何报名参加阳江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即中考)?何时报名?何时考试?

阳江户籍初中毕业生(含在外市初中毕业生)、 在阳江市初中学校毕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均可通过阳江市中考报名网站报名参加阳江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即中考)。报名时间为3月10日至21日,体育考试时间为4月8日至20日,英语听说考试时间为5月17、18日,文化课考试时间为6月19至22日。

三、我市今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有什么改革措施?

(一)报读我市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必须参加我市组织的中考。

(二)公布中考成绩后再填报升学志愿。

(三)2014年起,阳江市普通高中分批次、按区域招生。

第一批次招生学校是阳江一中和两阳中学,面向全市招生,按“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原则投档招录;第二批次招生学校是其他普通高中,分四个招生区域:三区(江城、海陵、高新)、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各为一个招生区域,阳江三中面向三区招生,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的高中学校面向本地招生。

(四)划定各招生区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在第一批次招生结束后,市教育局根据各招生区域的招生指标和生源情况,划定各招生区域的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普通高中学校不得录取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考生。

(五)各招生区域的招生机构制定本招生区域普通高中录取办法,报市教育局核准备案。

四、在外市初中毕业的阳江户籍学生如何报读阳江市的普通高中?

    在外市初中毕业的阳江户籍学生如果有意愿在阳江市就读普通高中,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的报名点(中学或招生办)按相关规定报名,取得准考证,并参加阳江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考,凭阳江市中考成绩才能报读阳江市的普通高中。凡未参加2013年八年级的生物、地理科考试的,则还需报考阳江市2014年八年级的生物、地理科考试。

五、何时填报初中升学志愿?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填报志愿时间为7月9日至13日,即考试成绩和考生成绩排位公布之后才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要注意自己的成绩在各自招生区域的排序情况,结合自己个人意愿来填报高中学校志愿。

六、非户口所在地毕业的考生填报普通高中志愿有什么规定?

    不在户口所在地毕业的考生填报普通高中志愿,一是以毕业学校所属县(市、区)为志愿填报区域,二是以户口所在地为志愿填报区域,二选其一。

七、如何报读阳江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 凡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含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高考落榜生)和农民工,都可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和相关学历证明到我市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报名注册。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政策(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二)退役士兵参加阳江市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可于每年9月前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和士兵证到所属县(市、区)民政局报名,选读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或阳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及专业,11月--12月由学校通知已录取学生回校注册。政府对退役士兵教育培训补助两年,每年补助7000元。其中:4000元用于退役士兵培训资金包括支付退役士兵在校就读期间的全部学杂费、住宿费、实习实验费、技能鉴定费;3000元用于对农村户籍的退役士兵在校期间的生活补助。

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阳江市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办法是怎么样的?

    根据阳府办〔2013〕12号通知的规定:

(一)积分入户的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中考的条件:按照《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10〕32号)、《关于做好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66号)要求,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及其随迁子女在我市入户的,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以参加我市中考。

(二)自2016年开始,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我市有效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按国家规定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其随迁子女具有我市学籍且已在本市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参加本市中考。2016年以前具备我市3年完整初中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以参加本市中考。

(三)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的军人子女、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等,按相关政策规定可以参加本市中考。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