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
本报记者 肖虹 实习生 姜家亮
今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政策调整为“两个一次性、两个分批次”,即 “一次性下达招生计划,一次性填报志愿,分批次录取,分批次网上征集志愿”。4日下午,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表示,这种录取政策更能充分发挥中考志愿的规范性和选择性的功能。
“往年考生填报志愿时存在各种问题,考生填报志愿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考生不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只想去一所学校,将志愿一报到底,往往造成录取时志愿落空,无法被录取。究其原因,一是高中学校私自招生;二是高中学校私自承诺,与考生签约;三是初中学校个别教师受各种利益驱使,强迫或误导考生报考指定学校。今年新的招生录取政策的出台,限制了高中学校与考生私自签约。”崔国涛建议中考生及家长:不要盲目地选择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而是要从上学路程、上学成本、考生的实际情况和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报考前要多了解一些学校,填报志愿一定要有梯度,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差异,填报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多填报一所学校就多一次升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