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一中 实施新教育 打造新高度
——林东一中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群芳吐艳的巴林草原的教育园地里,有一朵靓丽的教育奇葩——赤峰市林东第一中学。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异的教育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卓越的办学成果,被社会各界誉为“人才沃土,智慧摇篮”。实现整体搬迁的新一中,在旗委、旗政府及市、旗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忧患中奋起,在困难中前行,在期盼中拼搏,在希望中坚守,在砥砺中奋进,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迁入新校一年来,办学水平再次跨上新台阶。
以普惠情怀打造“立体高考”
打造“立体高考”,拓展高考的“长、宽、高”,一直是林东一中高考目标的执着追求,因为它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学生最适合于自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所为高考的“长度”,是指每年高考要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不出现大的波动,特别是防止大幅度滑坡;所谓高考的“宽度”,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特别是针对旗县高中生源实际,要确保本科二批以上获得最大限度的丰收;所谓高考的“高度”,就是通过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培养,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争取高考达到最理想的成绩,圆学子们的“名校梦”。
2014年高考成绩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理念——600分以上58人,占全校普文普理报考1562人的1/26,占全自治区600分以上3302人的1/57,本科一批上线359人,占全区本科一批招生计划数21482人的1/60,上线率为23%,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049人,占全区本科二批以上招生计划数54929人的1/52,上线率达到67%,比去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本科二批C以上上线1315人,上线率为84.2%,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在专项计划招生的全区31个贫困旗县前100名理科考生中,我校有24名,占近1/4,在全市文科600分以上37名考生中,有我校5名,占近1/7。张城安、任航、王超、李佳斌、王楠、黄东旭、王美琪等7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辛佳奇、汪洋2名同学被复旦大学录取,杜向欣、任彩霞、武鹏、王虹丽、张美玉等5名同学被浙江大学录取,王德利、纪翔、李朝航、徐朋、孟显雷5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崔淑慧、王嘉欣、孙平平、赵欣瑶等4名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张英杰、武艺、尹丽会等3名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不含预科,“985工程”和“211”工程名校录取人数已经突破200大关,达到204人。
以上数字充分说明林东一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追求高考的“长宽高”,努力打造“立体高考”, “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最适合于自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全面而有个性的教育惠及了林东一中的每一位学子,谱写了巴林左旗高中教育的历史新篇章。
以饱满的激情建设新一中
2013年10月10日,林东一中喜迁新址,开始了“建设新一中,实施新教育,打造新高度”的新的历史征程。迁入新校区后,学校把重点放在了软件建设上,力求打造自己的软实力!按照“生态校园、人文校园、科技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的理念建设校园环境,现在的校园已经局部实现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生机勃勃,气氛祥和。校园内书声朗朗,歌声朗朗,笑声朗朗;行为有序,安全稳定,平安吉祥。校园环境正在成为“第二支教工队伍”,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校按照优先保障教育教学的原则,集中配置更新教学急需的设施设备,更新了所有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并配备了实物投影仪,装备了三个阶梯教室和两个微格教室,升级3个计算机教室,新装备了12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大厅,配齐了食堂的餐具厨具和监控设备,教学楼、食堂、宿舍安装了开水温水供应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
学校建起了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释放心情、倾诉烦恼的港湾;成立舍管部、体艺部等实体机构,分设膳食部、改善了治理结构,提高了管理效能,食堂、宿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大为提高。基于大多师生离家很远的现实,学校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加强考勤管理的同时实行了周六弹性坐班、四十分钟课时制、晚自习走读生双轨制、公共值周与年级部值周相互配合等一系列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创新管理的新措施,使广大师生迅速适应了新校区的生活节奏,从而使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
学校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学习李镇西争做师德标兵、开展学校综合改革和加强班级、教研组两个基层组织建设为载体,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两个环节的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人认识,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领导班子查摆了问题,警醒了自己,改进了作风,贴近了群众,提高了管理效能。
以极大的勇气实施新教育
林东一中的“新教育”就是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
学校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内容丰富的“奠基人生”系列主题教育,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十八岁成人”系列、 “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感恩教育”系列、“励志教育”系列、“底线教育”系列、“才艺展示”系列、“阳光体育”系列、“科技创新”系列、“读书竞赛”系列等品牌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打造以“奠基学力,学会学习”为宗旨的高效课堂——生本魅力课堂。为此,学校领导及教师纷纷到初中课堂听课,到昌乐二中考察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探索包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班级学生组织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晚自习辅导、海量阅读等适合学校的教学方式,为下学期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做好了铺垫。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成立跨年级的学科组,选聘了学科主任,学科教研全面展开。涉及各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50门精品校本课程正在设计之中。体育走班上课及音乐分组选项教学已初具雏形。
以实干的精神打造新高度
“办有品位的学校,育有素养的学生”将成为学校简约版的办学指导思想。“争创赤峰市首批最高星级学校”是学校近三年的奋斗目标。把林东一中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国家级文明单位”确立为学校的长远目标。学校将强力打造一中六大品牌,即质量品牌、课程品牌、师资品牌、学生品牌、管理品牌、文化品牌。这些信念在教职工中形成广泛的共识,将成为学校凝心聚力的一面旗帜,汇聚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仅以高考而言,林东一中七届四次教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年时间内,争取考上清华北大5人以上,本科一批上线人数突破400大关,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突破1000大关,考取“985工程”、“211工程”人数突破200大关。目前四项指标已经完成三项,但前进的步伐仍不能放缓。而且高考并不是办学的唯一目标, “办有品位的学校,育高素养的学生”才是林东一中人的不懈追求。
新一中迎来新机遇,新起点再塑新形象。“办有品位的学校,育有素养的学生”是林东一中人的共同理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热情鼓励,有各位学生家长的悉心理解与鼎力支持,有各兄弟学校的通力协作与密切配合,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充满无穷活力与魅力的林东一中,必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代一中人的宏伟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巴林左旗人民的深切厚爱,用知识与智慧、心血和汗水铸就林东一中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