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2016年义务教育入学方案出炉!民办学校招生、“多校划片”……诸多变化你能HOLD住吗?
“招生季”重磅消息就是这么一波接一波!!今天,小编拿到了第一手资料——《贵阳市教育局2016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这里面可是满满的重磅消息!!
比如义务教育阶段需要重视的各大时间节点、民办学校招生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测试要遭、部分区县可能会推行“多校划片”……重点既多又杂,小编这就为大家好好梳理一下~~
孩子入学重大时间节点表
最最重要的时间表,帮粉一定要记牢!!这是小编根据贵阳市教育局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时间安排表,为大家整理出的“孩子入学时间节点”,大家伙一定要重视起来~
时间
家长重点关注事项
5月7日起
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程序与时间逐渐公布,想要知道孩子能读哪些学校、如何报名从这个时间点开始!
6月15日左右
公布划片方案、划片范围、招生计划
6月27至28日
各区(市、县)统一组织小学生毕业考试
6月29日起
民办学校开始“幼升小”、“小升初”面谈、录取并向家长公示录取名单
7月20日之前
完成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工作
8月下旬
完成分班、入学教育等开学准备工作
6月15日左右,贵阳市各区县公布划片方案、划片范围、招生计划;6月27至28日,小学生毕业考试;6月29日起民办学校开始“幼升小”、“小升初”面谈、录取,并向家长公示录取名单……这三个重要的时间点,帮粉们赶紧在日历本上圈出来~~
公办学校免试入学 不能举办重点班
公办学校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闪闪红星~~今年,公办学校的义务教育招生依然“雷厉风行”:
1、所有公办学校继续坚持免试入学,严禁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违规招收择校生、严禁所有小学招收不足龄儿童。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实(试)验班、快慢班等,小学、初中招收的新生须采用电脑随机分班,均衡配置教师,分班结果要进行公示。
3、未经教育厅批准,初中学校一律不得招收特长生,原来已经举办且2016年有特长生招生需求的学校,必须经区(市、县)教育局书面经市教育局同意后,向省教育厅重新申报,批准同意后才可以招生。
准许招收特长生的,招生比例要严格控制在区(市、县)初中总招收人数的5%以内,未经批准的均属于违规招生。
教育资源不均衡地区可能实行“多校划片”
接下来就是大家伙最最关注的“多校划片”,总体来说今年还是会坚持因地制宜,贵阳市各(市、县)在按户籍就近划片入学的基础上,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
同时,各区(市、县)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要以户籍为依据,对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进行安排后,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而拟采用“多校划片”方式招生的区(市、县)教育局,要在4月29日之前进行备案。
民办学校任何形式选拔考试都会遭
小编对比了一下去年的工作实施意见,发现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教育局今年对民办教育招生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违规学校将面临核减该校第二年30%的招生计划数,取消当年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的“惩戒”!!
民办学校的招生,今年似乎不能“太自由”~~文件中说:
民办教育不得采取任何形式或变相选拔性入学考试、检测选拔学生;
但可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养、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采取面谈等方式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适龄儿童少年、严禁学校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测试;
民办学校想要招生面谈,具体的时间需提前备案,招生面谈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派出观察员下到学校,对其招生面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而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则由区(市、县)教育局责令及时整改,整改不力的,由区(市、县)进行约谈、通报,拒不纠正的,核减该校第二年30%的招生计划数,取消当年政府专项扶持资金。
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几率提高
咱们贵阳市对特殊群体的入学工作还是非常重视滴!今年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就从60%提升至65%。
具体来说,凡符合规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需按居住地统筹安排到相对就近,且有空余学位的公办学校就读,公办学位不足,要积极采取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等办法,增加安置学位。
而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问题,采取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努力使“三残儿童”入学率不低于90%。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区化”“集团化”改革、校长教师轮岗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支持其办出特色,满足有特别需求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校际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并充分发挥高中学校招生的引导作用,将各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不低于50%向各初中分配录取名额,多措并举,缓解入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