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一)考试能力和要求
1.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考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起到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注重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问题,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适当增加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提供背景资料力求详实、真实,设置试题情境尽可能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亲切、简练,形式活泼、新颖。
3.试题内容应结合我市实际,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应科学、正确、图文清晰,表述应清晰无误;不出繁题、难题、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
(二)考试范围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考虑到我市实际,其考试内容在义务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作了大量调整和删减,特别注重地理学科本质特性——区域性;特别注重自然地理,特别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2013年考试范围为: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1.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考点二 地图
1.地图三要素。
2.地形图的判读。
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地图。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考点三 海洋与陆地
1.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界线、相对位置。
考点四 天气与气候
1.结合地图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特点。
2.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叙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考点五 居民与地区发展差异
1.世界人口地区差异、人口问题。
2.世界三大人种的名称。世界主要六种语言和三大宗教名称。3.主要的国际组织。
考点六 亚洲
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2.亚洲的地形特点。
3.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考点七 东南亚
1.范围和国家。
2.东南亚地理位置。
考点八 中东
1.地理位置
2.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
考点九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范围和位置
2.地形特点
3.气候类型和特点
考点十 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特征
3.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考点十一 两极地区
1.两极的位置和范围。
2.两极的自然环境特征。
考点十二 日本
1.地理位置和领土构成。
2.地形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和特征。
考点十三 俄罗斯
1.位置和领土范围。
2.地形地势。
3.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考点十四 澳大利亚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特征
3.气候类型与分布特点
考点十五 美国
1.地理位置和领土构成。
2.主要的地形类型、地形区。
3.美国本土的主要气候类型。
考点十六 拉丁美洲和巴西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分布。
3.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考点十七 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位置特点。
2.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考点十八 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
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3.长江、黄河的概况。
考点十九 中国的地区差异
1.秦岭、淮河的位置。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考点二十 北京
1.北京的地理位置。
2.北京的地形、气候。
考点二十一 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
考点二十二 珠江三角洲及港澳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2.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
3.香港、澳门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考点二十三 台湾省
1.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美丽、富饶的宝岛。
考点二十四 西部地区
1.西部地区的范围。
2.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形、气候。
3.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名称。
第四部分 乡土地理
1.黄冈在湖北的位置。
2.黄冈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
Ⅱ 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三、题型及内容比例:
1.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控制在0.65~0.70之间。
2.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学科总分为 45 分,其中选择题 20 分,非选择题 25 分。
分值在所考内容中的占比:八年级上、下册约占20分;九年级全一册约占25分。
3.历史:选择题18分,非选择题22分。
4.地理:选择题16分,读图分析题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