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的依据、范围和原则
命题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从呼伦贝尔市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本届毕业生所用教材和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的课外语言材料为命题范围。
考试注重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以考查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
二、考试内容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积累、理解、运用、鉴赏、概括及表达等六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累与运用
1、正确识读并识别常用汉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2、积累一定量的词语,能准确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3、根据交际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做到简明、通顺、得体。
4、正确默写、理解并运用课标及教材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中的名句;并对古诗文有赏析能力。
5、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基本语法知识见附录),并能够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7、积累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并了解作品主要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捕捉相关信息,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整理和概括。
3、领会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对文段内容和表达的见解、情感体验。
5、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和语言。
6、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7、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阅读中的有关问题。
(三)文言文阅读
1、能正确诵读文言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3、能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概括文言文段的主要内容。
4、能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作文
1、文体: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
2、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记叙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说明抓住事物特征,明白清楚;议论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应用文格式正确,语言简明得体。
3、准确理解题目要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感情真挚,能表达对自我、社会、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4、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
5、能恰当运用常见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语言生动、通畅,富于表现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3、考试内容及分值分配:
积累和运用约占20分;文言文阅读约占15分;现代文阅读 约占35分;作文占50分。
4、试题题型及分值分配:
选择题约占15分;填空题、简答题约占55分;作文 占50分。
5、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6、试卷阅读量:试卷总文字量在6500字左右。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数学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考试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理念,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置的课程目标,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数学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二、考试性质
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价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数学学业水平的程度。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三、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紧扣教材、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四、命题原则
1、基础性:试题首先关注《标准》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突出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评价,即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观念、基本思想方法。
2、公平性:考试内容、试题素材、求解方式和试卷形式对每一位学生是公平的。
3、现实性:试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科现实。应用性问题的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
4、有效性:试卷应当有效地反映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和所达到的水平。
试题既有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考查,也有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查,同时包括对学生思维特征的考查。试题的求解过程反映《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等,而不仅仅是记忆、模仿与熟练。
五、考查内容与要求
考查内容是初中阶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各内容领域的具体目标要求全部都在考查范围之内。
六、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3、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证明题、应用题、统计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形式。其中选择题约占30%。
4、各部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为:数与代数约占40%,空间与图形约占35%,统计与概率约占20%,实践与综合应用约占5%。
5、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l。
考试时不准使用计算器。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英语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要有利于促进和引导英语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方式、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命题依据和考试范围
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标准》为依据,紧扣教材,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参考。
三、命题原则
(一)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在识记、理解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适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身心发展水平和现实差异。
(四)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考试方式、试题难度
考试方式采用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五、各题型的分值与考查目的
(一)听力理解(25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考查学生通过听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15分):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能力。
(三)完形填空(10分):综合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语篇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30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推断和理解生词含义的能力;进行简单判断和推理的能力;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等。
(五)完成句子与句型转换(20分):主要考查学生词汇、句型、习惯表达法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六)补全对话(5分):主要以书面形式考查学生英语交际用语的运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七)书面表达(15分)的考查要点:
1、根据要求运用所学词组、句型写出易懂的短文。
2、短文有层次,有条理,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较为准确地运用语法、词汇,并且单词拼写、标点使用正确。
4、能使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其中选择题的分值约为70分。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物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具有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和高中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的双重性,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 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原则
命题本着“基础性、科学性、创新性、适切性”的原则,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探究、勤于动手实验,使学业考试既有利于推进初中学校物理教学改革,又有利于高中学校选拔学生。
三、命题依据
命题以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三册)为范围。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考试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知识与技能内容遵守《标准》中“科学内容”规定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知识目标要求水平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技能目标要求水平为独立操作。具体内容见课程标准。
(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按照内蒙古教育厅关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及要求》,命题注重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适当增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把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和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结合起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之中,体现《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水平为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水平为反应、领悟。
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物理满分70分,与化学共120分。理化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试题题型:试题由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计算题四个题型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分值比例约为34%、填空题分值比例约为14%、作图与实验题分值比例约为23%、计算题分值比例约为29%。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6:3:1。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化学科考试将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基础性,体现科学性,注重创新性、适切性。考查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立足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
三、命题原则
1、做到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遵循《课程标准》。本次考试化学科以国家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紧扣教材,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编制试题。
3、遵循课改精神。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力求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蕴含在其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命题基本思路
1、重视基础。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双基”,体现学科特点。对于化学学科的一些专业术语(如“蒸馏”、“过滤”、“蒸发”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书写。
2、关注实验与探究。在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书写仪器名称),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3、联系实际。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化学就在我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引导师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关心我国及世界各地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事件,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
4、促进学生发展。有意识的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多数学生后续学习和一生成长打基础,同时弘扬学生个性。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闭卷,笔试,化学试题满分为50分,与物理共120分。理化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与分析四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分值分配比例约为25%。
3、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分析所占比例约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0%、身边的化学物质30%、化学实验与探究35%、化学计算与分析15%。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六、考查内容
有关考查内容和命题要求列表如下:
身 边 的 化 学 物 质 要 求
1、空气的主要成分、作用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3、水的组成、净化及不同水的区别
4、溶液
溶液的组成、分类和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涵义
溶解、结晶和乳化现象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5、常见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质、用途及炼铁
6、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特性和用途
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
7、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常见溶液的稀释;能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问题;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别一些常见物质;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通过科学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 质 构 成 的 奥 秘 要 求
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其相互转化
2、物质的微观构成
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构成及其转化关系
3、化学元素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分类和化合价
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
4、物质组成的表示
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物质的组成;能看懂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能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能解释一些符号的意义或根据意义书写符号;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物 质 的 化 学 变 化 要 求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的分类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3、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简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能描述化学变化中所伴随的现象;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现象及解决某些问题;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某些问题;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化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要 求
1、 化学与能源及资源的利用
燃料燃烧的条件与应用
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
资源保护及能源综合利用
2、常见化学合成材料及其应用
3、化学元素、物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4、化学与环境
“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
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能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资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科 学 探 究 要 求
1、理解科学探究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方法 能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了解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如溶解、过滤、蒸发、分离、提纯、鉴别等。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学业考试
生物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的情况;坚持面向全体,促使学生达到《课标》要求;有利于引导师生转变教与学方式,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与教学;力求适应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相应要求,并对我市今后的初中生物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命题依据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命题,依据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紧扣人教版《生物学》教材,联系教学实际命制试题。
三、命题原则
1、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能够较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和要求。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同时,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也应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体现基础性,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公平。
4、命题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七、八年级实验教材,具体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与各单元内容结合不再单独考查。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能独立操作显微镜;学会制作植物细胞(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同时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说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结果;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独立设计并完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的探究活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
5、生物圈中的人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发生在口腔中的化学消化;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关注食品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描述血管的种类及它们的结构、功能特点;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过程;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它排泄途径;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征;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关注青蛙、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认同优生优育,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解释人的性别决定;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8、生物的多样性
尝试依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说出分类的七个等级;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9、生物技术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0、健康地生活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学会卫生保健。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说明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联系实际说出人们有哪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应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概述安全用药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考试分数:生物、地理合考且各自独立组卷,生物学科分值为60分。
3、考试时间:生物和地理合考,共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内容权重
七年级内容约占40%,八年级内容约占60%。
2、试题题型及所占比例
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分值约占40%,非选择题包括填充题、识图作答题等。
3、试题难易比例
易、中、难的比例约为6: 3:1。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思想品德考试说明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2、坚持课改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注重双基,全面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试题力图做到有利于指导初中教学,有利于高中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初、高中教学衔接。
4、命题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基础性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一年来重大时事政治命题。
三、命题范围及权重
(一)命题范围:
1、七年级: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2008年3月第3版)教材的第二单元和七年级下册(2008年11月第3版)教材的第一单元的内容命题。
2、八年级: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2008年3月第3版)的第四单元和八年级下册(2008年8月第4版)的教材内容命题。
3、九年级: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2008年3月第3版)内容命题。
4、时事政治:以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及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作为背景材料命题,不再独立考查时事知识,不印发时事政治资料。
(二)权重:心理健康约占10%;道德约占10%;法律约占40%;国情教育约占40%。
四、试题类型与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约占50%。包括唯一性选择和组合式选择。
2、分析与说明题,约占25%。试题提供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或漫画等,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说明问题。
3、探究与实践题,约占25%。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以致用,自主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考试形式及难易比例
1、形式:闭卷、笔试。
2、分值:政治卷满分60分。政史共120分,合考不合卷。
3、考试时间:政治与历史共120分钟。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从初中历史教育实际出发,既要体现结业、选拔的功能,又要体现与高中历史新课程相衔接的功能。
历史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的原则,正确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试题重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历史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命题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或进入社会打好基础;试题重视历史与当今时代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试题既要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确保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2001年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命题。
三、命题范围、内容及比例
1、命题范围: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下册,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
2、试卷内容及比例:
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5%左右,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约占25%左右,世界现代史约占30%左右。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难易比例
1、考试形式:
历史学科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政史合卷满分为120分,历史学科分数为6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50% ;材料解析题约25% ;综合题约25% 。
3、试题难易比例
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学业考试
地理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地理学业考试命题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业水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选拔新生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紧扣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命题。
三、命题原则
1、地理考试命题要充分体现现代地理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侧重考查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和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2、试题设计要凸显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要体现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科之间关系。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二、三章,七年级下册第六、七章,八年级上、下册。
具体要求: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1)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知道地球运动的形式---公转和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图中识记地轴、两极、赤道、纬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5)记住南北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及五带的名称、范围。
2、地图
(1)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及等高线的基础知识。
(2)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初步学会判读等高线的五种地形图。(山地不同部分的等高线示意图)
(4)能根据目的地选择使用不同地图和比例尺,培养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能力。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1、陆地和海洋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明全球的海陆分布特点,记住全球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知道面积最大的洲和面积最小的洲;知道面积最大的洋和面积最小的洋。能够在图上区分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海陆的变迁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天气与气候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2)运用气温、降水数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变化规律;初步学会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降水分布的差异。
(3)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4)举例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5)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知道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知道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
5、了解地区
东南亚:运用地图知道东南亚“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知道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的特点;了解中南半岛的主要国家和城市分布;了解马来群岛的主要岛屿分布。
6、分析国家
(1)日本: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知道日本经济特点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了解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2)印度: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了解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和旱涝灾害严重。
(3)美国:在地图上找出落基山、中央平原、五大湖、密西西比河、阿巴拉契亚山脉,说出美国地形分布特点;了解美国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农业特点;在图中找出乳畜带、玉米带、小麦区及棉花带,并且能归纳说出影响玉米带和乳畜带的主要因素;知道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世界资源消耗大国。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1)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知道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在我国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了解我国人口政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及由此带来的严重人口问题。
(3)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运用民族分布地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了解朝鲜族、傣族、新疆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2、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和地形: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和名称;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及分布。
(2)通过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知道冬季0℃等温线通过的主要地形区;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了解气温、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知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及主要的气候类型。
(3)河流与湖泊: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河流;了解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知道黄河、长江的基本概况。
(4)中国的自然资源: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正确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知道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理解该国策的重要意义;运用资料,能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知道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做到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3、中国的经济发展
(1)中国的农业: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农业地区的分布;会比较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如: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中国的工业:知道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大势;知道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位置;会读图分析某一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地区优势;知道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4、中国的地理差异
(1)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够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知道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在地图中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知道北京的自然环境、气候、城市职能;列举北京的名胜古迹;知道北京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
(2)香港和澳门:知道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3)台湾:知道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能举例说明台湾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宝岛;知道台湾省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知道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及城市。
(4)新疆:知道新疆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特色农产品及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6、认识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了解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知道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2)西双版纳:知道西双版纳的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7、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1)黄土高原: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知道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理解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掌握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2)长江沿江地带:知道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水运等自然条件;知道长江沿江地带发挥纽带作用的“H”型的经济格局,能读解“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知道长江沿江地带的四大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知道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工业基地;了解上海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知道长江流域及附近地区是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
(3)走向世界的中国:知道 “三北”防护林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了解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气候等问题。
五、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
1、考试形式:闭卷;地理、生物合考,地理试题满分为60分,地理、生物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包括读图、析图、材料解析等题型。
3、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部分约占20%;世界地理部分约占20%;中国地理部分约占60%。
4、试卷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2012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汉语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范围与原则
命题以《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为内容。结合初中教学实际,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命题既要考虑教材内容,又不局限于教材,灵活掌握。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基础知识占50%,阅读占25%,习作占25%。
2、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3、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25%,简答题约占25%,阅读题约占25%,习作约占25%。
三、考试内容、要求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语音
1、辨别汉字的读音错误。
2、给学过的常用汉字正确注音。
3、在语言环境中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4、在语言环境中辨识常见的多音字的读音。
文字
1、在语言环境中能辨别错别字并能改正。
2、能辨别形近字并正确运用。
3、在语言环境中,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多音字、多义字、同音字。
4、会使用字典词典。
词汇
1、在语言环境中能正确理解、运用常用词语。
2、正确理解、运用学过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3、能识别所学词语的感情色彩。
4、有一定的课外阅读词语积累。
句子
1、能用所学词语造句、仿句。
2、判断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3、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4、能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
现代文阅读
1、 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2、 筛选阅读材料中的基本信息。
3、 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习作
1、 能写学过的应用文。
2、 能写300字以上的简单记实习作。
2012呼伦贝尔中考及初二年级地理生物结业考试卷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教育局http://www.hlbrjy.cn2012呼伦贝尔中考试题及答案2012呼伦贝尔中考成绩查询查分方式在哪里2012呼伦贝尔中考考试时间7月3日-5日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数学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英语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生物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中考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考试说明2012年呼伦贝尔市中考考试汉语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