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模拟题答案 - 历史 - 正文

2013济南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5-1 10:37:41

济南市天桥区2013年中考历史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 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A.均田制、郡县制 >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4.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①  采用汉姓  ② 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 发展经济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5.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B. 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 蒙古族       D.党项族[来源:学+科+网]
9. 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收集的下列史料中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张骞能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0.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1.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12.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A.东京保卫战     B.郾城大战    C.北京保卫战  D.雅克萨之战
13.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14. 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隋唐时期       ②秦汉时期     ③夏商西周时期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⑤春秋战国时期    ⑥明清时期      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  B.③⑤②④①⑦⑥  C.③⑤①④②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15.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
C.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16. 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苏联的成立
17. 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 的成功范例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罗斯福“新政”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18. 2009年12月1日,欧盟宪法正式生效。 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下列对欧洲联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协调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           D.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
19.以下有关“冷战”的知识,可以用下列哪组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C.《联合国家宣言》、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慕尼黑阴谋、马歇尔计划、世界贸易组织
20. 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图一、图二  B.图一、图三   C.图二、图三    D.图三、图四
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一、(16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
2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6分)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6分)
二、(18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24.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中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6分)
25.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分)
26.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材料二 对于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缔造者秦始皇,史学家的评价是不同的。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而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却认为: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27.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关于评价秦始皇的观点。(6分)(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三、(16分)德国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部分领土和全部殖民地,承担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km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议会民主制度。当时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人。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材料三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宣告束。

请回答:                                                                          
28.一战前是一个怎样的国际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德国处在什么地位?(4分)
29.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因素是什么?(4分)
30.写出材料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4分) 对于德国的历史,除了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外,你还有哪些了解,请说出两件史实。(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D C D C D B C D B B C C B D A A
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一、(16分)2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4分)。   藏族(2分)。
2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2分)。
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2分。)
2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②乾隆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3分)
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3分)
二、(18分)24.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分)。皇帝(2分)。法家(2分)。
25.联邦宪法或者1787年宪法(2分)。三权分立的原则(2分)。
26.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或由从集权到分权(1分)。认识: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分)。
27. (1)认同翦伯赞的观点: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等。
(2)认同司马迁的看法,秦始皇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依据:实行严刑厉法、征繁重的劳役修长城、骊山墓、焚书坑儒等。(得分标准:观点1分、论据4分,结论1分)
三、(16分)28.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2分)。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2分)。
29.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2分);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或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2分)。[来源:学#科#网]
30. 苏德战场(或欧洲战场)(2分);太平洋战场(2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其他国家前面;20世纪60年代成为欧共体成员国等(4分)。


  • 上一个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