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衢州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均不得分)
1.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固 D. 熔化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 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 有清晰的认识.
2.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学”字变大(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平面镜成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若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矿泉水瓶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里面又装有水,则这装有矿泉水瓶就构成了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就可以判断字变大的原因.
解答: 解:此时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将字放在凸透镜后面,即相当于将字放在了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该现象的成因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B.
点评: 此题通过一个日常现象,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首先要确定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来源:学科网ZXXK]
3.电磁铁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产品中没有用到电磁铁的是( )
A.
磁悬浮列车 B.
台灯 C.
老式电话机 D.
电磁起重机
考点: 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是电磁铁,磁悬浮列车、老式电话机、电磁起重机中都用到了电磁铁;台灯是利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工作的.
解答: 解:A、磁悬浮列车应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应用了电磁铁,故A不符合题意.
B、台灯是利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工作的,没用到电磁铁;故B符合题意.
C、老式电话机应用了电磁铁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电磁起重机产生了磁性,当电路断开时,电磁铁失去了磁性,应用了电磁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各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思想.是一道基础题.
4.面对突发灾害和险情,如何正确逃生和急救至关重要.下列逃生和急救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地震时,要快速跑回家中,躲到床上、柜子里等地方
B. 高楼着火不可能使用电梯,应用湿布捂口鼻,弯腰沿逃生路线跑
C. 溺水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应屏住呼吸,尽量让口鼻浮出水面
D. 发生 触电时,不能用手拉人,应快速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并迅速切断电源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A、发生地震 时,应迅速到空旷、安 全的地方躲避,不能跑回家中;
B、高楼着火不能乘电梯逃生,应用湿布捂住口鼻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
C、溺水时要保持镇定,尽量保持身体平衡,让口鼻露出水面;
D、触电时应用干燥的木棍等把人挑开,并迅速切断电源,不能用手直接拉触电的人.
解答: 解:A、发生地震时,要迅速跑到空旷、安全的广场上,不能跑回家中,躲到床上、柜子里等地方,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高楼着火不可能使用电梯,应用湿布捂口鼻,弯腰沿逃生路线跑,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溺水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应屏住呼吸,尽量让口鼻浮出水面,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发生触电时,不能用手拉人,应快速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并迅速切断电源,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遇到危险时的自救、逃生方法,对我们现实生活很有意义,我们要掌握常见危险的自救、逃生方法.
5. “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天平 B.
铁锹 C.
钓鱼竿 D.
铡刀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是一个省力杠杆.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题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A、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
B、铁锹在使用 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铡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6.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 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 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 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错解分析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 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应该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去分析解决;钢球把木块推出的距离长,说明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
解答: 解:A、球的动能是从木块被推出的距离看出的,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球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斜面的光滑程度影响小球滚 下的速度,木块的质量和软硬影响碰撞的程度,所以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让球滚到水平面上时获得的速度与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全面地考查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得实验,解答时注意多因素问题时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7.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导黄山旅游,在黄衢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园隧道入口处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表示汽车必须开大灯行驶,汽车行驶时大灯发光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汽油的 化学 能.
(2)用“ ”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80千米/小时,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力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 遵守 (选填:“遵守”、“违反”)交通规则.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汽油中的化学能分为几个途径: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热能;
(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 计算后比较得出.
解答: 解:(1)汽车引擎转动的时候带动一个发电机,把汽油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所以车灯、空调等部件都不用额外充电.
(2)汽车行驶的速度:v= = =21.58m/s=77.7km/h<80km/h,故遵守交通规则.
故答案为:(1)化学;(2)遵守.
点评: 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指示牌,并明白标示的含义,属于基本的速度计算题,难度不大.
8.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距离地面高度为343千米的近圆轨道上,“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对接过程中,它们的运动状态 改变 .
(2)“神州八号”搭载的实验材料中,有四种濒危植物的种子,人们想借助宇宙辐射和失重环境,引起种子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带回地球后通过 人工 选择,使濒危物种获得更好的繁衍.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这两个因素有一个改变,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
(2)太空实验是在失重环境中,存在空间辐射,可以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探索育出新品种.
解答: 解:(1)“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对接过程中,尽管速度保持匀速,但是运动的轨道是圆形的,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2)有多种植物种子被带上太空进行实验,这些种子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它在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所以导致这些“太空蔬菜”发生变异,回到地球后再经过人工选择,使濒危物种获得更好的繁衍.
故答案为:(1)改变;(2)人工.
点评: 本题易错点在(1),在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时,不能只看运动速度的变化,也要注意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9.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示数如图所示,再将这个苹果放入水中,静止时苹果浮在水面上,此时苹果受 到的浮力为 1.4 牛.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弹簧测力计 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由图测出苹果的重力,而苹果静止时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求苹果受到的浮力.
解答: 解: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苹果的重力:
G=1.4N,
∵苹果浮在水面上,
∴此时苹果受到的浮力:
F浮=G=1.4N.
故答案为:1.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0.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1 12 %
2[来源:学.科.网Z.X.X.K]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 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在进行检测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中衣服材质、衣服的颜色、衣服布料的层数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探究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变量不变.该实验中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体现防晒效果的,在分析实验数 据时要注意变量和不变量.
解答: 解:(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
故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
分析实验5、6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颜色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
根据以上分析,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点评: 在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必须要使用控制变量法,这样才能保证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本题的解答中,首先要明确变量有哪些,再根据题目要求看哪个变化,哪个需控制,并逐一分析表中数据.因为数据与物理量较多,分析时应细心才好.
11.滑轮是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简单机械.甲同学用定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算个实验.
(1)甲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使用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是否有关 .
(2)研究该问题时,弹簧测力计的操作方法可以是 ①② .(填序号)
①拉着重物保持静止; ②匀速向下拉动重物; ③随意拉动重物.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物理学方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解决此题要知道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结合题意重点分析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2)在做实验时,要注意让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即让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1)由图一、二、三可知,当使用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时,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拉力的大小是否改变,研究拉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使用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是否有关.
(2)研究该问题时,应该让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故弹簧测力计的操作方法可以是拉着重物保持静止或匀速向下拉动重物.
故答案为:①②.
点评: 此题结合定滑轮实验重点考查了定滑轮的工作特点,会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