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23.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
浓郁的花 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
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24.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
2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七、作文(50分)
26.请以“我心目中的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信息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经查实,酌情扣分。
②除诗歌,文体不限,字数在600以上。
2012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来源:学+科+网]
答案 B C A C D A B D C C D B B A D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 B(A项中“蓄”读“xù”, C 项中“畸”读“jī”, D项中“酿”读“niàng”)
2. C (A项中“暗”应为“黯”, B项中“惟”应为“帷”, D项中“故”应为“顾”)
3. A(B项中“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属于错用对象。C项中“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属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 D项中“叹为观止”是赞 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为误用。)
4.C(A项缺主语。B项否定不当。D项前后不呼应。)
5.D(A项中“拜读”为敬辞误用。B项中说话不注意对象。C项劝语暗含贬损,语意与目的不符。)
6.A(②③句比喻不当,与语境不符。)
7.B (“守株待兔”的故事不是出自《伊索寓言》。)
8.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9. C
10.C(其他三项属于生动说明。)
11.D(“蜜蜂是瓶子草最主要的授粉者”,而非“唯一”。)
12. B(A项出自第② 段,原文是“昆虫的尸体在瓶子草消化酶的作用下,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C项出自第④段,原文是“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 D项出自第⑤段,原文是“为了避免授粉的有益昆虫掉进“瓶”内被误食”。)
三、文言文阅读 (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题 ,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13.B“劳”,使……劳累(A项:被选拔;发动。C项:zēng通增;céng通层。D项:集市;买。)
14.A “故”,都是连词,所以(B项:代词,他的;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从;介词,表比较,比。)
15.D(“通篇设喻说理”错误。)
第Ⅱ卷(共90分)
16.(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分,得分点“恒”“过”)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各1分)
17.(1)为:担任(1分) (2)念 :考虑,想到(1分)
18.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2分)(1句1分)
19.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 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 表现张齐贤的大 度与宽容。 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下,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 示例四:“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不与人为善。(结合原文1分,看法能言之成理1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出现错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①对影成三人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 ④何处无竹柏 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五、综合题(共7分)
21.(1)示例一: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杜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因此,不应该丑化杜甫的形象。 示例二 :娱乐要注意分寸。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能用戏谑的方式去对待。所以,对历史人物要有基本尊重。 示例三:涂鸦并无恶意。在课本上涂鸦本来就是不少学生的共同爱好,它可以缓解学习中的压力。所以,不必对此过度关注。 示例四:戏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杜甫的纪念活动。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杜甫很忙”的影响下,有关杜甫的纪念活动也趁势展开。手段另类,但有一定效果。(观点1分,分析2分,结论1分。)
(2)示例一: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促三国鼎立;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示例二: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永恒的主题,她的诗像涓涓细流,清新晶莹,情韵绵长。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事迹1分,特点1分,修辞1分。)
六、现代文阅读(共13分)
22.(1)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1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1分)。
(2)徒劳,白费力气(1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1分)。
23. (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1分),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
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1分)。
24. (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 (2)第⑺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⑷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 (3)第⒁段压在心头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