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14年市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毕业招生入学政策公布,今年招生入学政策保持稳定,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入学在招生区片内通过电脑派位或整体调拨等方式进行。今年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报名点减少为5个,7月7日报名。据悉,今年市南区户籍适龄入学儿童5200余人,外来务工入学报名预计超过1200人,入学压力很大。
市南户籍适龄入学儿童5200人
2014年市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毕业招生入学政策保持稳定。市南区小学入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2014年小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2008年8月 31日以前出生),7月 5日至7月6日市南区常驻户籍儿童进行小学入学报名。
记者从市南区教育局获悉,经过前期初步调研摸底,今年市南区户籍适龄入学儿童达5200余人 ,外来务工入学报名预计超过1200人 ,入学压力很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市南区义务教育生源增幅明显,入学压力逐年加剧。
市南区教育局针对区域教育实际状况,根据适龄儿童情况和学校实际情况安排招生工作。为了方便广大家长查询学校招生范围,今年各公办小学将于6月23日在校门口和周边社区张贴招生简章。同时,市南区教育局将于6月份在市南教育政务网上继续开通“市南区适龄儿童入学查询系统”,方便家长查询。教育局和学校将面向社会、家长提前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咨询、服务等工作,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家长们可以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今年设5处外来娃报名点
外来务工子女报名方面,2011年,市南在东部和西部各设一个报名点,2012年市南区在东部和西部设10个报名点,2013年设6个报名点。今年市南区教育局将设5个报名点,报名点数量较去年和前年减少,请广大家长看清报名点。市南区教育局提示,这5所学校仅为报名地点,非入学安置学校。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所必须符合的条件,市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的入学条件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相关入学规定进行。
跨区域就读进非热点学校
市南区初中入学在招生区片内通过电脑派位或整体调拨等方式进行。市南区教育局将结合本区实际,确定各学校就近入学的条件、范围和招生计划。共分为三大片区,分别为西片区、中片区和东片区。市南区教育局规定,各初中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招生、入学相关的考试性选拔。6月 22日市南区公办初中学校派位、调拨。
据了解,跨区域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初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跨区调拨,即市内三区跨区就读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需回户籍所在区就读的,由学生家长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小学和区教育局审查其相关证明材料,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及材料统一报学生户籍所在区教育(体)局,由户籍所在区教育(体)局安排在户籍所在地非热点学校就读。二是外地回青,即在市内三区以外小学就读,需回市内三区就读初中的学生,原则上在现就读小学毕业后,8月中旬持小学毕业证书及户籍证明,到户籍所在区教育(体)局申请初中入学。
参与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及市内三区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的学生,需于5月 12日至5月 16日前向户籍所在区教育局提出申请。记者 魏海洋 ■相关新闻
市南20所学校今年有望“现代化”
半岛都市报4月23日讯(记者 魏海洋) 2014年市南区将继续加大现代化学校建设力度,将立足五大项目,即“现代化学校推进 、规范化学校创建、科学化夯实常规、国际化拓展深入、小班化实践研究”,初步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体系平台,实施“高品优质”的教育管理,服务、引领学校不断优化管理文化,提升管理品质。据了解,2014年,市南区有20所学校申报创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如创建成功,将在青岛市率先实现区域90% 以上的学校成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
同时,2014年市南区将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的目标任务,统筹规划,科学推进 ,着力开展小班化“管理制度、学习方式、课程实验”三项试点研究,加快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小班化教育实施水平,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水平。
所有中小学生建体质档案
半岛都市报4月23日讯(记者 单俊楠) 23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在全省范围开展中小学“减负齐鲁行”方案,将完善全省普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电话随机调查了解普通中小学校学生或学生家长对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评价。
山东将建立我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监测评价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质档案,部署实施“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省教育厅将联合有关部门组成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协调小组,研究制定我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对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开展一次全面普查。
还要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将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的办法,推行按照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招生录取的方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依法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推动各地向社会公布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