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九中自主招生班培养方案
我校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明确学校实施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战略,努力探索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途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中毕业生。
一、学校特色定位
学校以“坚持全人教育,助力生命价值”办学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逐步形成“人格健全、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终身发展”的育人特色;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素质培养办学特色,构建科技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创新素质教育和科技创造实践活动,形成较为鲜明的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特色;逐步实现教育过程全面优质,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办学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适才”教育的战略思想,以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意识高中毕业生为总体目标,围绕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实施教育方式改革,通过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突出个性,唤醒学生问题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
三、实施设想
学校完善校内领导机制,成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小组”,申请实行自主招生,单独录取,单独编班,单独培养。研究制定自主招生班培养方案,建立体系完善、内容科学的课程管理,对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努力实现学生在完成三年学业后,能够学有所长,学有专长,学有成果。通过自主招生等形式,向高校推荐和输送具有科技创新素质的人才。
四、培养措施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实践能力和发展志向为目标,共享科技班资源,突出科技拓展活动,向高校输送综合素质全面创新素质突出的人才。
(一)共享“科技班”课程。可修习校本必修和选修课程、部分大学先修课程。
(二)拓展培养渠道。通过专家讲座、实验探究、课题研究、创客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素养。
(三)实施个性化培养。为学生配备育人导师,制定规划培养方案。
(四)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单独设立奖项,对特长学生进行表彰。
(五)创新课程体系。制定《自主招生班课程与课时方案》,课程实施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视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
五、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各类方案的制定、实施、监控工作,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支持,与创新实践基地、社区等签订协议;保障经费落实。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各种实施方案,落实国家课程,开发特色课程,研究教学管理、改革评价方式,组织各项活动,完成具体任务。
(二)资源保障。争取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形成智力支持。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实验室等资源。形成多样化教育团队。与初中各校结为联谊校,实现学生“进口”(生源)和“出口”(升学)的多元化。
(三)物质保障。通过自筹资金、社会基金、预算拨款解决教育教学费用(如特聘专家、课程建设、外出研修、参观考察、组织活动、课题研究、竞赛表彰等)等方面的经费需求。
(四)人力保障。通过教师培训与培养工程,建立一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有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品质,具有创造动机与创新能力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