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趋势
与高职合作
尝试“三二连读”
与普高不同,中职的教育与学生的成才都是与培养技能全方位挂钩。与“3+4”招生相呼应,中职“三二连读”以及五年贯通培养的招生形式显得更加切中职校的培养要害,也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更契合。所谓“三二连读”,通俗地讲就是3年中职过后,直接深入对应的高职学校学习对应专业。
今年岛城中职变化有创新之举,青岛的15所中职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五年制贯通培养试点。青职院新成立了应用技术学院,而中职学校加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二级学院牌子,此次创新的中职招生形式采用的是“三二连读”计划,今年共提供了1025个计划,1025名初中生将从进入中职学校那天起,接受五年贯通式的课程体系培养,前3年学籍在中职,后2年学籍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享受中高职共同的师资、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5年后拿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大专文凭。录取安排在五年制高职批次进行。
据了解,以2015年为例,全市中职毕业生31%有升入高职的需求,而青岛市的高职仅能招收22%的毕业生。这种青岛中职与高职的结构性不均,资源性不足促成了此次改革。“原有的三二连读模式是中职、高职分段培养,在过程管理、课程设置、实习等方面存在着衔接不够的问题,而五年制贯通培养则是5年一体化设计课程,15所中职和高职在教学计划、进程、考核、质量把关上都是一致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孔宪思介绍,现在的15所中职学校仅仅是第一批试点学校,未来将有更多的中职学校进行五年贯通培养。
■中招趋势
普高和中职
深度融合中
说到今年的中考招生,除了全面扩容的自主招生以及迅速增加的“3+4”计划,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招生变化是来自普高和中职的深度融合。“原来,普高招生和中职招生各自为营,培养目标和学生出口都是不一样的。而今年出现了变化,普职融通也真正走到了招生和共同培养的实质环节。”岛城一所中职的校长表示。
这位校长口中的招生之变,在中职和普高方面都有创新。今年普高招生中青岛首次开展综合育人试点。据了解,所谓综合育人试点有点类似于综合高中,加大了普高和中职学校的普职融通程度。今年青岛六十六中、青岛艺校面向市内三区各招收2个“综合育人班”。单独录取,单独编班,开展综合育人试点。综合育人试点是普高学籍,并有合理的普职学校分流政策。“这种综合育人的模式是招生咨询的亮点,这部分学生具有普高学籍,文化课学习的是普高教材,专业课上有青岛艺校的优秀师资,这样的育人形式对学生的成才非常有效。”青岛艺术学校副书记王伟认为,综合育人的方式更能调动好普教和职教的教学资源。
而在今年中职招生中,青岛首开普职融通实验班。采取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设立实验班的方式进行,实验班设在中职学校。共有6所局属中等职业学校和4所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第一批试点。每所试点中职学校拿出1个骨干专业的1个班开展普职融通试点,注册职业中专学籍,学制三年。
据了解,这项中职招生的创新之举一是为了实现普高与中职的密切联系,利用好普高优质的文化课教学资源以及中职的专业特色资源,另外也鼓励了更多的学生参加春季高考。
除此之外,中考招生以及高中教育培养上,中职和普高也将深度牵手。“为支持普高学生参加春季高考,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放宽普通高中转入职业学校的相关条件。”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表示,今年将转学时间由原来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开学之前,延长到高二下学期放假前两周办理。同时,鼓励更多职业学校为转入的普高学生开展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
本报记者 魏海洋
■家长心态
各个成绩段的
想法各不同
中考期间,记者采访发现,家长们选择普高还是中职,选择普高的哪种形式,选择中职的哪种招生方式,都趋于理性。“女儿学习还是可以的,考普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今年和她沟通,决定报考‘3+4’。”青岛第二实验初中的家长宗女士告诉记者,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们全家也是下了一番功夫,适合女儿分数的招生形式都全面考查过了。“首选是中职招生,其次是一所普高的特色班。这样既职校又普高的搭配不错。”宗女士说。
一些高分考生的家长还是坚定地瞄上了普高。“孩子学习成绩在第二实验初中级部前30名,我们没有考虑职校,一志愿选择了58中,二志愿是9中。”孙女士说,孩子的成绩不错,目标也是“985”大学,走普高考高考是既定目标。
同样为青岛第二实验初中的张同学学习成绩一般,摸底考试分数在450分左右,她选择的是青岛艺校的“三二连读”专业。“我学习成绩达不到普高线,就没考虑普高。在分数基础上,能走一个直升高职的专业非常好,既规避了高考压力,也能有一个好的就业出路。”张同学说。
对于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心态,岛城一所普高校长认为,随着中考招生模式的不断增加,不同的招生模式必然会吸引相应层次的考生。“这还是要根据不同的招生模式的历年分数线决定,不过多样化的招生模式受益的是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定位自己到底适合普高还是中职的培养模式。”该校长说。
■深度观察
高考改革
中考伴舞
山东新高考改革正在持续推进,等到2020年高考时,山东高考将大变样。山东采用语数外必考,其他六门选考的“3+3”考试形式。“打破高考‘独木桥’,构建包括夏季高考、春季高考、高职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五年一贯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为各类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发展希望和公平机会。”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解释称。 从高考改革大方向上来看,岛城的中考改革完全切题。青岛五十八中校长袁国彬认为,岛城今年自主招生的方式与高校自主招生方式相似,自主招生与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对接,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有利于青岛市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自主招生是加快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改变一考定终身、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青岛一中校长娄炳毅认为。 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道路上,“3+4”、普职融通班、综合育人班、普高特色班都在发挥着作用。青岛在改变单纯以分数为依据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上持续创新。在完善职普统一、学生自主报考、学校自主录取的考试招生录取机制上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种选择。 本报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