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陕西中考 - 西安中考 - 正文

关于在西安市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源:西安市教育局 2013-3-29 8:48:57

各区县教育局、沣东新城教育局,各直属中小学:

  现将《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教育局

                                                                                                                                                                   2012年1月16日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标任务,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我市按照“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教育发展定位,2012年市教育局启动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率先在新城、莲湖、碑林、雁塔四区试点。经过一年的实践,改革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今年,我局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为了推进此项改革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西安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是缓解择校问题的重要方法。“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有利于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的平民化、普惠化,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二、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2.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大学区管理制”要按照“积极稳妥、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质为本、优质均衡”的实施要求,构建合作共生机制,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提高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提升西安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三、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目标任务

  3.通过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加速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和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基本满足广大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改革要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强化教育管理措施,改进管理评价方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开放式教育、开放式办学,构建合作共生的管理机制,激发增强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市一级以上等级幼儿园数量由现在的10%上升到15%;7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所有普通高中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标准,15%的普通高中达到省级示范高中标准。

  4.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入学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公平,实现基础教育高水平、高层次的均衡发展。

  四、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5.坚持深化改革原则。要在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把解决经费投入、资源整合、教师流动和教师待遇结合起来,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

  6.坚持统筹城乡原则。要统筹区县域内教育整体规划与优质教育资源扩张,积极创新“大学区管理制”的思路、办法和运行模式,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7.坚持合作共生原则。立足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普惠性的属性,主动担当责任和义务,实现让弱校变优,促优变强。通过学区长学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等,带动成员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同时,要确保优质学校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学区长学校、成员学校共同发展。

  8. 坚持特色发展原则。要把实施“大学区管理制”与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大学区”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大学区”的教育品牌,力争形成学区化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和文化特色。

  五、“大学区”设置

  9.“大学区”的组建。各区县要通过深入调研论证,结合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确定优质学校资格,以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3-5所学校,相对就近,合理组建“大学区”。

  10.“大学区”的形式。各区县要以辖区内同类型、同层次学校为主,组成“大学区”。积极探索跨地区、跨体制、跨阶段学校,组建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大学区”。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思路、办法和运行模式。

  11.“大学区”的设立。各区县辖区内学校组建大学区,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跨区县组建大学区,经成员学校分别报当地教育部门同意后,由学区长学校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

  六、“大学区”管理

  12. 实施学区长负责制。紧凑型大学区的优质学校校长作为学区长,对学区实施统一管理,在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方面赋予一定管理权限,成员学校校长法人地位、行政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接受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具体负责成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松散型大学区的优质学校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13.实施“捆绑式发展”。逐步在“大学区”内实施“统一管理策略、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调配、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课程规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

  14.实施学区机构岗位管理。每个学区设视导员(兼职)一名,学区长一名,副学区长若干名。视导员由区县教育局确定,学区长由优质学校校长担任;副学区长由优质学校副校长和成员学校校长担任。每个学区设课程实施、教育研训、设施设备管理负责人各一名,分别由副学区长担任。

  15.建立学区机构议事制度。学区定期召开成员学校校长会议,商议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组织、协调和督促学区各项工作,落实管理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

  16.加强教工编制管理。区县要根据大学区组建需要和运行实际,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不断优化区县教职工编制,适当增加公办性质学区长学校的教职工编制,配强学区管理层力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7.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区县要加大学区内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和轮岗力度,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向有序流动。学区长可在学区内自主调配教师,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学科结构。学区长学校每年向成员学校输出一定数量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带动成员学校发展,其人事关系可接转也可保留在原学校。

  18.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区县教育局根据学区目标任务完成和绩效考核情况,每年对优秀等次的学区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奖金纳入学区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学区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进行分配。学区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9.建立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在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同时,推进基础教育各办学层次和类型的城乡结对互助,形成互动发展合作体,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校本研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形成合作互动互助的集约发展团队,实现互利共赢。

  20.形成“大学区”再生机制。要通过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声誉,促进成员学校在学区内成为新的品牌学校,鼓励其在一定条件下脱离学区,利用其品牌和教育资源组建新的学区,扩大优质资源增量。

  七、“大学区”考核

  21.实施“大学区”考核制度。大学区及学区长学校的考核由区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要以发展增量为核心指标,不断完善考核细则和指标体系,主要对共同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等工作目标达成度进行综合考评。成员学校的考核细则和指标体系,参照学区长学校考核体系制定,由学区长学校实施。对学区长、副学区长实行双重考核,既接受学区内考核,同时接受区县教育局考核小组的考核,其中前者作为后者的重要依据。

  八、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22.经费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专项经费,要统筹安排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及设施配备、教学活动、教科研等方面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23.师资保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师资源总量。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深化教师转任交流和支教工作,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24.信息保障。要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及教育资源库建设,确保大学区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共建共享。

  25.评价保障。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纳入全市教育综合考评之中,积极实行市、区县、大学区三级考核制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大学区”管理专项考核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加强对工作运行状况的定期监测和督导评估。

  26.教科研保障。市、区县要加强教科研引领,指导大学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抓好校本教研,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7.宣传保障。要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解读和宣传改革政策和内容,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九、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28. 加强组织领导。“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全市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要切实抓好、抓出成效。各区县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把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区县政府的支持,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力、相关政府部门互相配合的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格局。

  29. 全面统筹规划。要将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对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进行深入调研,根据本地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逐年实施目标,促使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协调发展。

  30.合理配置资源。要合理配置优质教师等公共教育资源,通过向薄弱学校、薄弱地区师资倾斜,进一步缩小校际人力差距,不断促进中小学校际间均衡;加大对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31.把握推进方法。在推进改革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形式统一与深度融合相结合,资源共享与壮大资源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促进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2. 科学有效实施。要着眼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地落实改革工作的阶段性目标;要围绕“九统一”,突出重点,在统一组织备课、共享设施和教师交流方面寻求突破;要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体制,科学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33.重视总结激励。要及时有效地总结改革工作,提炼成功的经验,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不断扩大改革成果,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设立大学区和学区长奖励项目,对学区办学绩效显著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 上一个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