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湖北中考 - 孝感中考 - 正文

评2012年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第18题

来源:2exam.com 2012-7-2 18:43:15
【2012年孝感市中考试卷评析征文选登】
 
给“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一个支点
——评2012年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第18题
 
 
汉川市实验中学 王健龙
 
 
 
  在中考语文试题中考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孝感市也许是唯一的一家,考查的频率之高,举国无二,可以说对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考查是孝感的专利,打上了鲜明的孝感烙印。有近四年的中考和调考试题为证:
  1.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答案示例:论证严密,举例真实可信,语言明白晓畅,说服力强等,简析略)(2009年中考题《“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2.以全文的构思为例,谈谈本文所体现的科学精神。(除了归纳还要作分析)(答案示例: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结构的严密性上,文章开头以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紧接着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并列举名人事例和名人语录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2010年3月调考题《从香菱学诗谈起》)
  3.认真阅读全文,归纳并简要分析这篇事理说明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答案示例:本文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坚持真理上。简析略)(2010年中考题《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
  4.文章第(2)—(6)自然段的论证过程大致为:概括举例谈中外“悦读”的情形→中外“悦读”的情形比较→正确“悦读”的情形。这一过程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    、    。(答案示例:论证的严密性事例的典型性、真实性思维、推理的逻辑性方法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2012年中考题《“阅读”的“姿势”》)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命题的出发点,也是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四学段㈡阅读9)的具体体现。然而,对这样一道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试题,却并没有赢得师生认同,甚至谈之色变。究其原因,是这类试题缺乏一个抓手,不好操作。这从近几年各类考试提供的答案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同样是考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答案却五花八门。忽而从内容的角度又忽而从形式的角度组织答案,且以从形式的角度(写法)组织答案居多。即使是说严密性,也一会儿是结构,一会儿是论证;同样是说结构,也一会儿是严密性,一会儿是条理性;更有甚者,同一种文体,同一个考点,有时要从语言的角度作答,有时又把语言排除在外。总之,每一次的答案,都要冒出新的要点,使得大家对此无所适从。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它与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是要依托具体的语言材料(内容)来进行的,架空内容贴标签对人或事物的认识只能是肤浅的、表象的,也是不科学的。如果只是从结构(论证)的严密性,事例的典型性(真实性),语言的严密性等方面作答,那还有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可言?因为任何一篇能够能入选中考试题的文章都具备这样的特点;而且从形式的角度来谈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表明的是作者的科学态度,而不是文章本身体现出的科学态度。
  愚以为,要谈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首先要弄它们的内涵,这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什么是科学精神?虽众说纷纭,但基本的要义是一致的。综观各家(任鸿隽、竺可桢、周光召)所言,科学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求真精神,实证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包容精神,民主精神,献身精神,理性的怀疑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虚心好学的精神等等。什么是科学态度?主要是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锲而不舍,严谨求实,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
  其次,要谈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要与教材的例子想适应。教材是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载体,教材中涉及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例子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便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提示明确指出: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证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与之相适宜,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大自然的语言》强调观察的重要;《奇妙的克隆》体现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态度与精神(课后练习二);《生物入侵者》客观的介绍,彰显实事求是的态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凸显实证和探究的作用;《落日的幻觉》则从观察、探究的角度来表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其它的文体,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藤野先生》《邓稼先》等则从治学严谨、求精求实、献身科学等角度具体诠释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任何脱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内涵,来谈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本身就是缺乏不科学性的。内容决定形式。游离于语言文字本身来谈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做法,是缘木求鱼,盲人摸象;任何脱离教材的例子作用来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的,是徒劳的,也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科普作品的语言中蕴涵着巨大教育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学生感受科普作品及语言美好的同时,领悟语言背后的“语言”,接受科学精神的洗礼,这是教学与考试不可忽视的。
  总之,笔者认为,解答“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支点在于它的内涵和语言载体本身,而不在于它的形式,即可从文章内容本身挖掘出它所蕴含“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也就是说,作为命题依托的文章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因素,如果缺少这一条件,那么,有关“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之类的考题,还是少出为佳,不出为妙,以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
  不揣浅陋,请予赐教!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