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前身西宁市第四中学建校于1957年,四中的办学理念一直坚持与时俱进,使之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学校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内练硬功、外学经验、特色为长”的发展思路。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确定了比较成熟的“教育为人和人的幸福与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立德、博雅、启智、笃学”的办学理念和“内涵强校、合作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努力朝着“青海现代示范学校,文化见长特色学校,人民满意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在《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0—2012年发展规划》中又将国际化办学写入总体发展目标,为青海省高中国际化教育填补了一项空白。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西宁市重点高中,2007年2月,市政府为调整教育布局,决定将西宁四中高中部整体迁入城北区天津路69号,并更名为“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师生近17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高级教师48人,市级优秀教育人才12人。2013年底建成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为扩大办学规模,按照西宁市教育局教育布局调整的总体设想,学校于2011年启动扩建项目,新建学生公寓、图书艺术综合大楼、室内体育馆及师生餐厅,扩建程已于2013年10月竣工,学校完成走读学校向寄宿制学校的转型。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占地78亩。现已竣工的图书艺术楼、餐厅、公寓、体育馆等总建筑面积达34031㎡。2013年10月已投入使用。理、化、生实验室、学生微机教室的配置均按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建有塑胶运动场,标准塑胶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生均占有活动场地约27㎡。生均占有绿化面积9㎡。校园内斑斓的灯箱、状元坛、奇石碑记、校史浮雕、论语选注、奥运围墙等景点雕塑交互辉映,教学楼内名言警句、实物模型、学生作品相得益彰。
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校以狠抓教学常规入手,倡导科研兴校,特色发展。
为迎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可行之路。首先争取到了国家、省、市级课题,确定了校级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在学生中开设了22门校本课程。
学校抓住搬迁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和发展富有我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元素。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发展基础,被上级部门评为“西宁市校园文化示范校”。


2013年11月起对全校学生实行全日制寄宿管理。为做好学生住宿管理工作,规范学生住宿行为,建立文明、安全、和谐、优美的学生住宿条件,促进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围绕“博雅、立德、启智、笃学”的办学理念,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宿舍内按照“博、雅、立、德、启、智、笃、学”八字进行规划,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安居乐学的公寓文化氛围。
自2009年开始学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在高一新生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2010年学校与青海省内各大学建立友好协作项目10多项,开设外教英语口语教学。2011年4月增挂了“西宁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牌,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公办外国语学校。2010年7月西宁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成功入住我校,与我校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交流。学校自2010年9月开始开设了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第二外语选修课,开创了西宁市多语种外语教学的先河。2011年学校先后引进了GAC全球评估课程、美国AP大学先修课程、日本语专修课程、韩国世宗课堂、德国歌德课堂等国际课程,正在尝试国际预科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先后与新加坡的立化中学、美国的桑顿中学、日本的鹿儿岛九州日本语学校、韩国的水原外国语高中、德国的歌德学院、韩国东洋大学校、日本冲绳大学等结成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师生国际教育交流学习活动。2013年学校国际班7名毕业生全部被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福克斯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蒙大拿大学等美国高校录取。

经过57年的风雨砥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卫生先进学校、全国教育实践达标合格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标准化学校、青海省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青海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青海省示范家长学校、青海省优秀家长学校、青海省绿色学校、全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首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西宁市师德先进集体、西宁市文明单位、西宁市平安示范校园、西宁市卫生学校等多项荣誉。
我们将继承和发扬四中的优良传统,凝聚力量,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稳步推进,共同创造四中更加辉煌的品牌,迎接四中更加灿烂的明天!
学校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天津路69号,交通便利,可乘坐1路、15路、101路、34路、11路、6路、10路、19路、专线4等公交车。
联系电话:0971—7612254、7612312、761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