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请在如图所示中画出两磁极间磁感线的分布并标明方向.
考点: 磁感线及其特点。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由于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故可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解答: 解:根据磁感线在磁体的周围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可进行作图;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感线的特点.以及磁感线的作图.
四、分析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3.图1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首先分析“白气”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解答: 解: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故答案为: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液化和熔化现象的了解和掌握,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24.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负压”的物理意义,并说明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2)列举一个生产生活中相似的事例.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 (1)室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就就叫做负压;
(2)“负压”的例子很多,如吸尘器、抽水机、吸盘等.
解答: 解:(1)室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由于风机通过排风口将室内部分空气排出后,室内空气压强减小,室外气压大于室内气压,这时打开进风口,新鲜空气会进入室内.
(2)吸尘器、抽水机、吸盘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要知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验探究题(25题4分,26题、27题每小题4分,28题6分,共26分)
2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1)探究过程中,你认为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两角关系和三线关系,比较难操作的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
(2)从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答:
(1)在探究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有关问题的了解与掌握,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6.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应用题;简答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1)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分析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关系,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分析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2)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时,不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解答: 答:(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3)小明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明同时改变了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不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点评: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7.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温度/℃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食用油的温度/℃ 30 32.5 35 37.5 40 42.5 47 47.5 50 52.5 55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
专题: 实验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办法:(1)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少),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2)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不同,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解答: 解:(1)调整下面铁夹,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
(3)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min、10min和食用油在第2min、4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比较常见的为探究性实验,要求我们应注重探究实验的过程,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2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2.5V小灯泡的功率”.
(1)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补画完整,并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
(2)小明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3V.请指出故障的原因.
(3)排除故障后,小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达到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考点: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专题: 计算题;实验题;作图题。
分析: (1)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并且必须“一上一下”连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的大小与接线方法和滑片位置都有关系;
(2)电路故障分两类:短路和断路.电路短路时,短路部分无电压,电流大;电路断路时,电路无电流,断路部分有电压;
(3)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根据P=UI求出额定功率.
解答: 解:(1)将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串连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并且滑动变阻器按照“一上一下”的原则接线,同时要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接线柱需要选择左上右下或右上右下;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为断路,由于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小灯泡断路;
(3)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示数为0.24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4A=0.6W.
故答案为:(2)小灯泡断路;0.6W.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和连接、电流表的读数、额定功率的计算、电路故障的判断等,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内容较简单;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多总结,多积累.
六、应用创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1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的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温度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2)计算说明该空调的启动温度是多少?
(3)为了节省电能,将空调启动温度设定为30℃,控制电路中需要再串联多大的电阻?
(4)改变控制电路的电阻可以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种方便可行的调节方案.
考点: 电磁阀车门的构造和原理;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信息给予题。
分析: (1)由题意可知,这一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电磁继电器,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在此处的运用可描述其原理;
(2)根据左边电源电压为6V,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启动,可计算出此时,继电器的总电阻,再减去线圈电阻,可得到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从表中找出对应温度;
(3)当温度设定为30℃时,从表中找出对应的电阻值,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总电阻,减去表中对应的阻值,即可得出应串联的电阻大小;
(4)本装置通过调节电阻来改变设定温度,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改变电源电压,实现对其调节的作用.
解答: 解:
(1)答:随室内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当电流达到15mA时,衔铁被吸合,右侧空调电路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空调开始工作.当温度下降时,控制电路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减小到一定值,使空调电路断开,这样就实现了自动控制.
(2)电路启动时的总电阻:R总= = =400Ω,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热=R总﹣R0=400Ω﹣10Ω=390Ω,
对照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的启动温度是25℃.
答:该空调的启动温度是25℃.
(3)因为电路启动时的总电阻为400Ω,
由表中数据可知,空调启动温度设定为3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360Ω,
则电路中还应串联的电阻:R′=R热=R总﹣R热′﹣R0=400Ω﹣360Ω﹣10Ω=30Ω.
答:将空调启动温度设定为30℃时,控制电路中需要再串联30Ω的电阻.
(4)因为本装置启动的电流是一定的,因此,既可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可以通过将左边电源改为可调压电源来实现对其控制.
答:可以将左边电源改为可调压电源.
点评: 本装置的实质是一个电磁继电器,对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的了解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这一装置,重点考查了对电路中电流、电阻变化的分析,既要理解装置的工作过程,同时还要会从表格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较大.尤其是对新的改进方案的提出,更是需要深入理解本装置的工作实质.
30.在实现登月“访吴刚、会嫦娥”千年夙愿的同时,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下海“闯龙宫、见龙王”的梦想.2011年7月,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如图所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在经过布放、下潜、上浮、回收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5000m级海试任务.2012年6月3日赴马里亚纳海沟向7000m级发起冲击,“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
规格:长8.2m 宽3.0m 高3.4m
空重:22t(不含乘员体重及压载铁重)
最大载荷:220kg(不包括乘员体重)
最大速度:25节(巡航1节)
目前最大下潜深度:7000m
乘员:3人(每名乘员的体重不超过80kg)
(2)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计算说明设计制造时,“蛟龙”号至少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3)“蛟龙”号采用“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4块相同的压载块,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可抛卸其中2块压载块,使其处于悬浮状态,从而实现各种实验作业.粗略计算小铁块的体积为多大时,才能使“蛟龙”号最大负载时实现悬浮静止状态?(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铁的密度是7.9×103kg/m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已知最大下潜深度,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产生的压强.
(3)对“蛟龙号”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铁块的体积.
解答: 解:(1)潜水器“下五洋”最大的困难是克服深海水产生的巨大压强;
(2)“蛟龙号”到达h=7000m深的海底时,海水密度ρ=1.0×103kg/m3,海水对“蛟龙号”外壳的压强约为
P=ρgh=1.0×103kg/m3×10N/kg×7000m=7×107Pa.
答:“蛟龙”号至少承受的压强是7×107Pa.
(3)“蛟龙号”悬浮时,所受浮力和重力是平衡力,
重力G=mg+2m铁g=(22000kg+220kg+3×80kg)×10N/kg+2×10N/kg×m铁=224600N+2×10N/kg×m铁;
受到的浮力F浮=ρgV=1.0×103kg/m3×10N/kg×8.2m×3m×3.4m=836400N;
所以铁块的质量m铁= =30590kg;
铁块的体积为V= = ≈3.8m3.
答:小铁块的体积为3.8m3.
点评: 本题以“蛟龙号”潜水器潜水为背景考查了求:海水压强、铁块的体积,判断潜水器的运动状态,考查的点较多,是一道难题.
点击下载:
山东-烟台市2012年中考物理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