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风向标,科学生活指南针 2012年宜昌市中考考试化学试题点评
----2012年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点评
谢易俗 罗燕 田鹏 刘四方
教育的要义就是为了人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教育的使命就是舒展生命,培植道德,净化心灵,创造幸福人生,提升精神境界。2012年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从我市化学教学现状出发,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动摇,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为统领,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向,为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改革服务,起到了“化学高效课堂风向标和学生科学生活指南针”的作用。
一、 立足《课程标准》,回归课本、《考试说明》和《三峡学典》,考察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
试题内容按照《化学课程标准》五大内容主题分布大致如下:科学探究占22%,身边的化学物质占37%,物质构成奥秘占11%,物质的化学变化占22%,化学与社会发展占8%。从能力层次来看,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占32%,概念的理解占26%,规律的应用占28%,问题的解决(综合)占16%。试题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试题中涉及的重要物质有72余种,重要化学反应有近53个(要求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有12个),考查的知识内容达80多个,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重点考查。属综合考查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题是第27题,本题以“接龙游戏”为情景,考察六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答题的突破口是“常温下A是一种无色液体,B、C为无色无味气体;A转化成E为放热反应,且E、F物质类别相同,D与E反应可生成F。”本题的关系设置突出最常见的物质关系,如果思考过于复杂,则容易走进死胡同,所以本题能较好的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命题中选择了课本、《中考说明》和《三峡学典》中的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迁移、变式、深度开发,综合整合。意在矫正教学中忽视它们的倾向,这有利于学生负担的有效减轻,有利于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二、联系实际,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指导学生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试题中对这一重要化学思想进行了突出体现。试题坚持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强调意义联系。命题时努力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瘦肉精、低碳生活等)、地域文化、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与化学核心知识融为一体,努力创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情境,将身边的化学素材真正用活,让同学们在考试中再次领略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试题注重联系实际,创设情景真实。全卷的29个小题背景素材均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情景。这些情景涉及安全、环保、绿色化学和学生学习的经历。这些各个方面问题情景,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提供了表现机会,同时也非常信服地告诉学生化学是有趣、有用的科学;热情地鼓励和引导他们从化学视角看待、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这样就充分体现了从自然和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自然和生活,对未来的公民进行化学启蒙教育的课程目标。同时,学生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三、关注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切实减负增效、全面打造优质教育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有效,学校既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能提高升学质量。因此在命题中始终贯彻这一主题思想。整套试题没有出现偏、难、怪、繁的现象。本卷整体难度(通过率)控制在0.65左右,按易、中、难三类题比例约为6:3:1。及格率(即H等以上)期望值为65%。在设置每一道试题的过程中采取低起点、大台阶、小坡度的方式层层递进,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本卷第28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道题,该题取材于“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固体和液体的检验和区分展开探究,涉及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十多种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探究环节进行思考提炼。本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层次“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一”考查核心为“气体探究”,取材于实验室自制汽水的小实验,给出实验目的,补全实验现象,判断实验设计能否达到实验目的。“活动与探究二”考查核心为“固体探究”,取材与实验室中常见黑色粉末成份的确定探究,给出实验设计和结论,补全实验现象,写出反应原理。“活动与探究三”考查核心为“液体探究”,取材于实验室中常见无色液体的鉴别,分为四个步骤,前两步,给出实验设计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后两步给出结论,补全实验设计和现象。本题知识主干是教师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中自学、对学、群学的原生态情境,对三种不同状态的常见物质进行探究,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前两个“活动与探究”很多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做过类似实验,能指导师生关注“探究环节”、“探究细节”。第三个“活动与探究”形式较新颖,学生需要花一定时间去分析理解这种更快捷的实验设计并分析实验现象。本题告诉教师和学生,不但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方法和思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能力,内化成化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