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转公”是否大跃进?政府口中的公办园实际意义上大部分是“公建园”?今年是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昨天,广东省学前教育界“三年行动计划与学前教育质量”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省内80多位幼儿园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把脉学前教育,就学前教育质量问题,教师待遇问题及幼儿园“民转公”问题掀起了讨论。
“民转公”所有损失幼儿园负责
“我在4月份刚获得广州市民办教育先进办学者的称号,是天河区唯一的,结果5月份就被通知,要求幼儿园停办,由政府接收。”在自由发言阶段,天河区名雅苑幼儿园园长何莹几乎是“跳”出来第一个抢着发言的,她表示,在“5月9日招生前两天接到通知,要求7月31日前移交幼儿园,不准招生,员工一律不接收,所有的损失由自己负责,对于办学人员不做任何补偿,财产可以搬走的就清走”。
何莹表示被政府打了个措手不及,心情非常无奈。她对政府这样仓促回收的行为表示很不解,她说:“政府并没有在合同终止之前考虑到对员工的赔偿、财产的处理、学生的去留、员工的安置等问题。”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政府每年要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力争到2013年,各县(区、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而每个区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并不尽相同,例如,今年整个天河区共有200余所幼儿园,按照“公办幼儿园占30%”的指标要求,就要在一年之内加开30多家公办幼儿园。现实情况则是,天河区一直以来就只有三所公办园。
“民转公”后只有园长在编制内?
何莹认为,这个速度是不可理解的,应该给一个缓冲、过渡,正是因为指标把政府“逼急”了,才使她们这一批民办幼儿园“被转公”。“政府应该加强的是检查、监督、考评,不应干预市场。不要把我们的改革改回老路去了。”
何莹告诉记者,据她了解到的情况,这些“民转公”的幼儿园公开招聘的老师全部是没有编制的,只有园长属“公办”编制,“到头来这些公办园实际上是不民不公的。”
回应
天河区教育局:
去年已知会要回收 新增公办园招800人
对于天河区收回19所民办幼儿园,天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这是该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内容,早在去年就知会了上述幼儿园。“我们是跟民办幼儿园签了合同的,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去年到期了存在续签问题,当时说好一年之后是要回收,想续签就续签,不续签我们就收回来。”该负责人表示,去年续签小区配套幼儿园承办协议,当中没有涉及任何补偿问题,写明教师是由幼儿园聘用,劳动关系由幼儿园自行处理。承办协议上还写明,民办园不可移动的财产无偿交回给政府,可移动的财产都可以拿走,协议是在维护双方共同的利益,共同认可平等的条件下签订的,当时签合同民办园是没有异议的。
该负责人称,公办园的投入非常大,政府的投入要逐步来。目前只能管理人员属“公办”,老师则绝大部分从现在老师中招聘。目前正在做的是摸查这19所幼儿园老师的情况,重新制定招聘标准,用公办园的名义重新招聘教师,在平等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原来的教师。但受聘的教师尚没有编制,是合同制的。
据初步统计,由于新增公办园要包括原有的学生,预计招生人数在800人左右,按照七成派位的原则,同时也要先满足小区业主子女。
关注
“民转公”:学位没增入园依旧难
与会各界对公办园标准判断产生较大分歧。顺德一位园长告诉记者,她理解的公办园是国家财政投资为主、收费为辅的幼儿园;但现在是公家出钱的公建幼儿园就叫公办园,财政投入一点就叫普惠型幼儿园。普惠园要低价,老师的工资、吃饭、生存谁来管?
有园长表示,三年前,从国家到地方都纷纷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公办园数量要达到30%,而在此之前各地公办园不到10%。三年之内就要达标怎么办?因为征地等问题,各区一时之间还很难新建公办园,所以纷纷采取收归、改建等方式增加公办园,其实学位的总量没有多大的变化,入园依旧难。
“小学低年级何不幼儿园化”
“我在幼儿园刚做完一个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讲座时,在自由提问环节,马上就有园长问到如何教幼儿学写字,台下一片哄笑。”昨天,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叶平枝指出,目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是比较严重,很多办学者的观念还是没转过来,有点习惯成自然了。教小孩写字、拼音等东西已经成了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不然没法向家长交代。
叶平枝认为,“现在总是在提‘幼小衔接’的问题,我觉得更应该是‘小幼衔接’,不是幼儿园小学化,而应该是小学低年级幼儿园化。小学的教师应该多点了解学前教育的规律。”
“教师福利比不上清洁工”
“广州幼师工资定位还没有标准”,广州市内某省属幼儿园负责人说,“我们这些拿着教师证的人,做着保姆的工作,拿着清洁工的钱。清洁工每个月马上就要涨到3000元钱了,可是很多幼儿老师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些机关公办园的园长工资可能有六七千元,与公务员持平,但是90%的教师工资都是很少的。他认为,公办园不能收取赞助费,可是财政又跟不上,教师待遇怎么能提高?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