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关于做好2014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的通知》(陕试中考〔2014〕1号)和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榆政教发〔2014〕35号)精神,为确保我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等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网上报名
(一)报考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应为初中应届毕业生。
4.报考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的考生应为初中毕业生。
5.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职业技术学院、高中阶段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的在校生。
(2)非毕业年级的初中在校生。
(3)因触犯刑律被追诉或正在服刑的人员。
(4)非陕西省户籍且不符合政策规定者。
(二)报名时间
全市中考网上报名时间为:2014年3月17日12时至3月22日12时,逾期不再办理。
(三)报名办法
1.初中应届生由毕业学校集体组织报名。毕业学校将毕业生花名册上报审查通过后,在县区招生办统一安排办理报名手续。
2.学籍在市外、户籍在市内的的初中应届生,持户口薄、学籍卡和就读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证明材料,回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办接受资格审查,合格后办理报名手续。
3.本地往届生须持初中毕业证、户口薄或户籍证明到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办,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办理报名手续。
4.学籍在市内、户籍在省外的初中毕业生。按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的通知》(陕教考〔2012〕8号)中“从2014年起,随迁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持陕西省居住证1年以上,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年以上(含1年),随迁子女本人持有陕西省初中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可在符合我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报名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其毕业初中所在县(区)报名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考生可选择升入普通高中、高职五年制大专、中专或职业高中”的要求,应持本人及父亲或母亲身份证件、父子或母子关系证明、当地人社部门出具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证明,在初中毕业学校所在县区招生办申请报名,并填写《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榆林参加中考报名申请表》(附件1),后附学籍卡、居住证和基本养老保险证明原件。
5.各县区招生办要认真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不予报考。对于借用及伪造户口、顶替报名的考生,一经查实取消考试资格,考后取消录取资格。
6.中考管理系统中学校及班级由市招生办创建。本市初中应届毕业生所在中学用户名为其学校代码;另外创建名为“县区名称+返籍生(学籍在市外、户籍在市内的的初中应届生)/往届生/外籍生(学籍在市内、户籍在省外的初中毕业生)”的虚拟学校,用户名分别为“县区代码+97”代表返籍生、“县区代码+98”代表往届生、“县区代码+99”代表外籍生。学校用户名及初始密码由市招生办统一发放。各县区招生办于3月8日前登陆中考管理系统,下载和打印报名条,并及时公布发放报名条时间和地点。
7.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访问榆林招生考试信息网(www.ylzsxx.com),进入中考网上报名系统后按照报名条上的报名号和密码登陆系统,阅读报名须知及考生操作指南后按要求输入报名信息。此外,考生须进行数码照片采集和报名信息确认。
二、数码照片采集与报名信息确认
各县区招生办负责考生照片采集和签字确认工作,时间与地点应提前向考生及家长公布,全市截止时间为3月26日12时。照片采集标准参考陕西省高考网上报名要求(陕招办〔2006〕34号)执行。
采集照片前应认真审查考生网上报名信息是否与本人户口簿、学籍档案相关信息相符。照片采集完成后必须打印出《报名信息确认表》,经考生本人校验无误后签字确认,签字确认后的报名信息任何人不得更改。对考生在确认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信息,县区招办要及时核实后更正,并由考生再次签字确认,直至无误。《报名信息确认表》由县区招生办存档备查。
凡因考生个人原因,未在规定报名期限内上网填写报名信息、未在规定时间与地点进行数码照片采集和报名信息签字确认者,按考生本人自动放弃报名处理。
三、考试
(一)准考证编排。报名结束后各县区将《榆林市2014年中考考点考场设置情况表》(附件2)及考场编排方案报送市招生办中考科,由市招生办统一编排考场。各县区招生办于考前登陆中考管理系统,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及存根并加盖公章。
(二)考点设置。各县区应合理安排中考考点,优先设置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所有考点、考场必须无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电力、通讯有保障,英语听力播放设备合格。按照规定每个考场为30人,座位编排必须单人、单桌,前后两桌间距不少于80㎝,在试场醒目处悬挂石英钟。布置考场时必须注意视频监控摄像头拍摄的覆盖范围,不得出现摄像头拍摄死角、镜头前有遮挡物、教室灯管遮挡桌椅等情况。
(三)征订试题(答题卡)及取送试题(答题卡)具体事项待省上文件下发后另行通知。
(四)考试科目设置和考试方式。
1.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与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共7科5卷。
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分别为:语文120分,时间为150分钟;数学120分,时间为120分钟;英语120分(其中听力25分),时间为120分钟;物理与化学1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时间为120分钟;思想品德与历史100分(思想品德60分,历史40分),时间为100分钟。
除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笔试外,其余科目均为闭卷笔试。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
除中考科目外,其余科目由初中学校按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和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依据教学进度安排,以考试或考查的方式组织。各县区教育局要落实工作措施,指导初中学校加强对初中教学质量的监控。
2.全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时间统一为6月21日至22日。各科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日期
|
日期 |
时间(北京时间) |
科目 |
备注 |
|
6月21日 |
上 午 |
8︰30—11︰00 |
语 文 |
英语听力考试
8∶20广播提示,8∶30-8∶50播放正式听力试题。 |
|
下 午 |
14︰00—16︰00 |
数 学 |
|
16︰30—18︰10 |
思想品德与历史 |
|
6月22日 |
上 午 |
8︰30—10︰30 |
英 语 |
|
下 午 |
14︰00—16︰00 |
物理与化学 |
英语听力试题播放采用以广播为主,磁带为辅的办法进行。在规定时间内,由陕西声媒广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新闻广播AM693、FM106.6同时向全省播放英语听力试题。各地要在拟设考点的学校提前试收上述两个频率的节目。若收听效果不好,可用磁带播放。磁带播放时间要与广播同步,从8︰20开始先播送提示语,接着播送正式听力试题。
各县区务必在考前与当地广播电台、广播站联系,调试接收和播放设备,做好转播工作。
3.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计算器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教基〔2006〕50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0年春季中小学学具及制作材料目录)的通知》(陕教基〔2009〕47号)精神,允许考生在数学、物理与化学等考试期间携带规定型号的科学计算器进入考场。
(六)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榆林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榆政教发〔2014〕36号)执行。
(七)学业考试以分数阅卷、以“总分+单科成绩等级+综合素质”的方式呈现。单科成绩等级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各等级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确定。
四、网上填报志愿
全市中考网上填报志愿在中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填报志愿时间另行通知。志愿填报结束后,县区招生办收齐经考生本人、家长同时签名确认后的《志愿确认表》存档备查。凡未在《志愿确认表》上签名或签名不全的,其填报的志愿无效。同时告知考生不得随意将本人网报用户名和密码泄漏给他人或让他人代替填报志愿,因此类情况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志愿一经确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更改。
五、有关要求
(一)落实宣传培训工作。各县区招生办要面向学校、考生、家长开展中考政策宣传工作,尤其对报考资格审查、网上报名和网上填报志愿流程、报考信息签字确认等容易产生疑问的环节展开重点宣传,同时加强考生考试作弊危害及后果的宣传工作。
各县区负责向学校及考生培训网上报名及网上填报志愿操作流程、答题卡涂写规范、考试突发情况应急办法等内容,培训形式和内容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实行。各县区应严格落实考点考务及监考人员培训工作,应根据市招生办印发的《榆林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工作手册》相关内容进行培训,此外还要开展防止高科技手段作弊培训工作。
(二)重视安全保密工作。各县区招生办要严格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安全保密工作。各县区应在考前对考点周边及校园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特别对校园内陈旧墙体、室内天花板、电线、悬挂物等提前做好安全检查,各考点必须设置安全应急逃生通道及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制定各项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试题的运送、交接、保管等环节必须要做到无漏洞、无泄密、无丢失,试卷在保密室存放期间必须安排两人同时值守,不得随意脱岗。对考生报名条、准考证、签字确认表、报名库等电子版文件要严格保密,重要数据要做好备份。要严防中考管理系统登陆密码泄露,保证中考数据安全。
(三)做好网上巡查系统调试工作。各县区提前做好网上巡查系统设备检修工作,保证摄像头拍摄正常、画面清晰,视频服务器(硬盘录像机)录像及录像文件下载功能正常。考场教室确定后尽快修改通道名称及OSD菜单,OSD菜单时间与北京时间同步,不得出现较大误差。各县区在领取中考试题同时领取保存录像文件的移动硬盘,考试结束后将硬盘与试卷一并交到指定地点。
(四)值班报告制度。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值班和报告制度,考前将值班人员安排表(附件3)报送市招生办中考科,值班电话要保证畅通,24小时有专人值守。试题在县区保密室存放期间,应在每日18时前向市招生办中考科报告试题安全情况。每科考试结束要报告考试情况,发生重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
市招生办中考科电话(传真):0912—3251905。
2014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