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练习参考答案2013-03
1.①nǐ ōu
② “恣”改为“姿”, “衣”改为“依”。
2.①将“杜甫”之前的 “关于” 去掉;
② 将句中两个“不会不”改为“不会”。
3.(1)猪八戒,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
(2)答题要点:收获的范围: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汲取写作营养等方面。语言表达通顺,力求流畅。示例一:书中的孙悟空是一位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的一只石猴,在他三打白骨精中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时刻都在激励着我前进,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作者的反抗精神和作者对美好社会的祝愿。
②示例二:《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着重刻画了孙悟空等人物,我在以后的写作当中,如果写叙事的文章一定要故事跌宕起伏,刻画人物要形象生动,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印象。
(3)
①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符合即给分)
7.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4分)
8.此为开放性试题,可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也可以综合说理。示例: “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如果接受这种施舍,既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又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如果接受了这样的施舍保存了自己,对自己的损害不大,但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可以忍辱负重地接受。(言之成理,意对即可。)(4分)
9.第②段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这种说明方法在于说明瓶装水锑元素含量(远远超过天然地下水锑元素含量)大大增加(3分)。
10.(4分)不能(1分)。“大多”指比例较多,说明不是所有的塑料的原料都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去掉后变成全部,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11.(4分)因为:
①制造塑料的原料要消耗大量石油;
②80%以上的塑料袋或塑料瓶是无法回收的;
③塑料袋或者塑料瓶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
④很多塑料含有污染性的化学物质。(以上4点答出3点给满分,答出2点给3分)
12.①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可能危害健康的重金属元素锑;
②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
③瓶装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答题要求:能运用本文知识答对两点给3分。语言委婉,易被人接受l分。
13.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安静、祥和的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环境。(4分)
14.“深吸了一口气”,因为这个电话很意外,约翰努力保持镇静;“朝妻子那儿扫了一眼”,说明约翰担心妻子被吵醒,不同意他去加班;“呃……好吧,我一会儿就到。” 此处语言写出了约翰的犹豫和无奈。(答对两点得4分)
15.贯穿全文的线索(2分)。早晨的“电话铃声”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隐隐约约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 铃声越来越响”把故事从发展推向高潮,暗示他其实是梦里,逐步提示故事的真实情形。(2分)(意对、表达简明扼要即可
16.从梦境引入现实,交代了事情真相;与前文的电话内容完全一致,彼此照应。这样的结果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4分,答得两点得满分。)
17.我觉得约翰再接到老板的电话,会对老板说“不”(2分)。因为经过“梦中历险”,约翰体会到了不能向家人表达爱的遗憾和痛苦,对家人的忽略让他深感内疚。面对加班和家人的承诺,约翰一定不会再轻易地扔下家人,而是对老板说“不”,选择享受天伦之乐。(2分)
18.(4分)“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2分),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或:古镇孕育的众多的人物精英)(2分)。
19.(4分)连设三问,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疑问和思考(2分);承上启下,引出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2分)。
20.(4分)列举千灯镇众多的人物精英,充分体现千灯浓郁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2分)。
21.(4分)①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
②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我”愚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
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答对两个要点得满分)
22.作文
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4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二类卷(53—47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46—40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39—31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30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说明:
(1)关于中心。全文内容要切合题目的题意。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指在记叙或议论中能渗透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经历和见解等等)。要扣住选材要真,说真话,抒真情。内容与题意不符,不得进入二类卷。
(2)关于语言。全文没有明显的语病,应视作语言流畅;有1-2句病句,可视为语言通顺;有3句以上(含3句)病句,可判为语言尚通顺;有5句病句,应判为语言欠通顺。
(3)评分时,突出语言要求,兼及其他各项,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好文章要敢于打高分,同时严格控制四、五类卷。出现2个不重复的错别字,扣1分,错别字扣分不超过3分;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4)关于文面加分。文面整洁,字迹端正,酌加1分;文面整洁,字迹优美,酌加2分。如能用规范的符号修改,不视为卷面不整洁
关于评分流程
(1)首先确定类别分。本次作文评分仍分为五类标准。一类卷54—60;二类卷47—53;三类卷40—46;四类卷31—39;五类卷30以下。初读学生作文,依据三基本原则,确定类别基准分(这一类别的均分)。如果学生的作文选材基本恰当,行文基本流畅,能较为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且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定类为三类卷基准分。如果文章的选材新颖恰当,主旨思想准确明晰,语言流畅明了,行文结构清晰层次感强。即可定位为二类卷基准分。在此基础上,如果在文章其他方面比如思想立意的深刻性独特性、文章构思的精巧度,语言表达的感染力表现力等等方面有显着亮点的即可定位为一类卷基准分。四类及四类以下卷,则在材料选择与主题立意方面均违背命题意图,同时语言凌乱,行文无序。
(2)其次确定浮动分。在准确确定文章的类别分后,需在类别基准分的基础上做恰当地浮动,比如文章的立意新颖深刻,比如行文的巧妙精致,比如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语言的表现力,文面的清晰度……按照文章在这些方面的达成度可以上下浮动适当分值。原则上浮动分上浮不能突破类别分,下浮可以突破类别分。
(3)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抄袭阅读材料的 抄袭他人文章的 写作内容不足的
漏写题目的 出现真实人名、地名等
(作文评讲是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材料,拿手的表达形式、结构,表达自己深刻的、独特的感情。要有为中考积累高质量素材的意识。这也是调研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