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回头
尹全生
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 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公狼感到钻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11)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撒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12)从对父母被捕杀惨痛景象的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血淋淋的场面中,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因此它克制、遏止住了自己的本能和天性,绝不回头,继续狂奔。而食狼鹰这时完全不必等待狼的回头,它完全可以用另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颈或脑门,腾空而去。但食狼鹰墨守惯用的章法套路,固执地、坚定不移地在等待狼的回头,被狂奔的公狼拖着朝前飞。 (13)公狼已经狂奔到了灌木丛的边缘,食狼鹰还抱着胜券在握的信心在等待。公狼拖着张开翅膀的食狼鹰,狂奔进了灌木丛,食狼鹰被灌木丛撕扯成了碎片。
(14)痊愈后的公狼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选自《微型小说名作选》,有删节)
19.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成填空。(3分)
等待寻找仇敌—— (插叙) —— ——最终获胜称王
22.赏析品味加点词语。(4分)
(1)文章第(12)节中加点的“伎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赏析第⑨节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21.联系全文,说说“公狼最终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的原因。(3分)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微型小说,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设计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B.小说在写公狼与食狼鹰决斗时,将公狼的狂奔与食狼鹰的从天而降写得惊心动魄,公狼的狡猾本性一览无遗。
C.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孜别里山山麓、丛生的灌木、漫漫的风沙……作者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一个苍凉劲美的环境,很好地突显公狼的形象。
D.微型小说必须“以小见大”,即通过短篇幅展示大主题。本文明写公狼与食狼鹰之间的决斗,实则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意义。
三、写作( 50分 )
人生旅途常常伴随离别。你一定有过与亲朋好友的离别,你也许有过与父母短暂离别的经历;一次旅行,再愉快充实,也要告别那里的山山水水,一本名着,读到结局,也如同一次作别;你一定还记得小升初时的恋恋不舍,眼前,你即将与初中生活挥手告别……离别常伴随感伤,离别常伴随回忆。可离别也意味着新的开始,离别伴随着你的成长,会让你更懂得珍惜。
请以“又是别离时”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10分)(1)白露为霜 (2)江春入旧年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忽如一夜春风来 (5)人有悲欢离合 (6)燕然未勒归无计 (7)温故而知新 (8)濯清涟而不妖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10)月落乌啼霜满天(或者“夜半钟声到客船”)
2.(2分)略(工整,规范得1分,美观得2分)
3.(2分)D
4.(2分)A
5.(2分)B
6.(2分)略
7.(3分)蝴蝶式 线装 书籍材质(书籍原料,制作材料等)
8.(3分)【A】(1)都是英国小说名篇中的主人公。(2)他们的故事都从航海开始。(3)他们都遭遇险途,而后死里逃生。(4)他们都是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平淡生活的人。
【B】(1)民间素有“猛张飞,黑李逵”之说,因为两者都是鲁莽英雄的典型。(2)两人外形都很威猛,体格魁梧过人。(3)善用兵器,武艺高强。(4)都是侠肝义胆,忠义之徒。(5)性格都是嫉恶如仇,胆气出众。(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二、阅读(42分 )
9.(2分)羡 醉
10.(2分)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11. (3分)B
12. (2分)C
13.(2分)(1)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2)(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
14.(4分)(1) 巧救杨生免于火灾 为救杨生跟随路人回家 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 (2)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译文:
晋朝太和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了一只狗,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有一次,杨生喝酒喝醉了,走到了一大片水草之地,睡着了不能移动。当时正是冬天,野火燃了起来,风势很猛。杨生的狗急得在他周围一直呼唤他醒来,(但是)杨生喝醉了不知道。杨生的前面有一洼水,狗就走进水中,转身回来,将沾在身上的水洒在他左右。像这样反复几次,草沾了水,倒在地上了。火就绕了过去。杨生醒了才看到。
后来一晚上,杨生因为晚上赶路,不小心掉在了空井中,狗在旁边一直叫到天亮。过了一会儿,有人经过,对这狗向着井中嚎叫感到奇怪,过去看到了杨生。杨生说:“如果您能够救我出来,我肯定给您以丰厚的报酬。”那个人说:“把这狗给我,便会让你出来。(“见”和“相”,均作代词用)”杨生说:“这只狗曾把我从死地救活,不能给你,除了这个条件,我都答应你。”那个人说:“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救你出来了。”狗于是埋下头向井里面的杨生使眼色。杨生明白了它的意思,于是对路人说:“把狗给你。”路人立即救了杨生出来,将狗拴住就离开了。但五天之后,狗在晚上逃走了回到了杨生身边。
15.(3分)孝敬的内涵,孝敬的好处(意义),孝敬的做法
16.(3分)用了比喻论证(1分)。形象论证了人如果不孝,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本能),不能立足。(2分)
17.(3分)不能删去,这段是承上论证的深入总结,(2分)从反面论述了不孝的恶果,强调了孝之重要。(1分)
18.(3分)选A ,文章强调的是个人之律
19. (3分)父母惨遭猎杀;自信挑战仇敌。(答对一点得2分)
20.(4分)(1)伎俩:食狼鹰猎杀狼时用第一爪激发狼回头反击,然后快速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致对方于死地。(2)“不紧不慢”写出了公狼为了吸引食狼鹰的注意力,诱惑其进入设计的圈套,实施复仇计划的智慧。
21.(3分)公狼敢于改变习性,乃至改变本能,挑战自我(1分)。此外,公狼能做到知己知彼,能牢牢抓住食狼鹰墨守成规,固执不知变通的天性。(2分)如此运用智慧进行斗争,自然应该成为种族的头领。
22.(3分)B
三、写作(50分)略
全卷书写4分,作文书写2分,(语基部分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