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45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语文学科美育的______特点,要求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循循善诱,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得以发展。
2.20世纪以来的语文教育观念正在经历着由培养语文______逐步向培养语文智能型和素质型人才的转变。
3.从个体发展的阶段看,家庭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接受语文教育的______,它具有______和基础性的结构特点。
4.语文智育目标包括语文知识发展的目标、______、______。
5.根据不同的属性,测试可分为______、人格测试、教育测试和______四种类型。
6.阅读活动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个人阅读,______,兴趣阅读,______。
7.引发疑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______,于深层蕴意处引疑,______。
8.根据功能和特点,现代化语文教育媒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______,声学媒体(音响媒体),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提出者是( )
A.叶圣陶
B.吕叔湘
C.张志公
D.夏丏尊
10.下面不属于经学教材“五经”的一项是( )
A.《诗》
B.《书》
C.《礼》
D.《乐》
11.下面不属于参观课型教学过程的一项是( )
A.确定参观目的,宣布参观计划及注意事项
B.实地参观,进行必要的讲解
C.学生进行独立的参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D.整理参观笔记
12.从发挥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黄山记》
B.《谭嗣同》
C.《过零丁洋》
D.《冯婉贞》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唐文”时期,到“汉文”时期,再到“中国语文”时期,最后到“中文”时期。
B.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汉文”时期,到“唐文”时期,再到“中国语文”时期,最后到“中文”时期。
C.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唐文”时期,到“汉文”时期,再到“中文”时期,最后到“中国语文”时期。
D.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汉文”时期,到“唐文”时期,再到“中文”时期,最后到“中国语文”时期。
14.下面属于我国古代语文三类教材的一项是( )
A.经学教材、史学教材、文选教材
B.文选教材、蒙学教材、经学教材
C.史学教材、知识教材、蒙学教材
D.知识教材、人文教材、经典教材
15.语文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 )
A.主体与客体、能动与受动的辩证关系。
B.自然性与社会性、共性和个性等辩证关系。
C.主体与客体、共性和个性等辩证关系。
D.自然性与社会性、能动与受动的辩证关系。
16.下面完全属于考试评价的质量指标的一项是( )
A.难度、深度、广度、敏感度
B.难度、效度、信度、区分度
C.深度、广度、信度、区分度
D.效度、广度、信度、敏感度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7.1990年代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由原来的僵化统一走向灵活多样,初步形成了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格局。( )
18.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的学为主导,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下实现的。( )
19.语文基础知识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其中“精要”包括精选内容,精讲重点两个方面。( )
20.根据记忆材料的前后干扰抵制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交替复习语文与理科学习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