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法
(一)阶梯法的特点
(二)简单阶梯法
1.特点与要求
2.阈限的计算
3.评价
(三)变形阶梯法
1.变形阶梯法的特点
2.变形阶梯法呈现刺激的规则
3.阈限的计算
4.变形阶梯法的实验次数
第二节 系列实验的参数评定法
(一) 参数评定法的主要特点
(二) 具体要求
1. 规定正确反应概率
2. 刺激变化规则
3. 改变刺激阶梯级大小的规则
4. 实验终止
5. 阈限的确定
三、考核知识点
1.适应性方法的背景和含义。
2.阶梯法的特点、实验程序、阈限计算方法和有关变式。
3.系列实验的参数评定法的主要特点、要求及阈限确定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 适应性方法
1.识记:适应性方法的背景和含义
(二)阶梯法
1.领会:阶梯法的特点、实验程序和阈限计算方法
(三)系列实验的参数评定法
1.领会:系列实验的参数评定法的主要特点、要求及阈限确定方法
第四章 信号检测论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背景、使用条件和优点。
2.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3.学会用信号检测论进行心理物理学研究。
4.了解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信号检测论相对于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有点;信号检测论实验的实施方法;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本章难点:信号检测论的原理,辨别力指标与反应偏向的求法,ROC曲线。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号检测论的一般问题
(一)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二)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1. 统计学原理
2. 最优决策原则正确判断原则
第二节 辨别力指数d′及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一) 辨别力指数d′
(二) 判断标准β
(三) 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
第三节 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 有无法
1. 基本程序
2. 对主试的规定
3. 计算d′的具体步骤
(二) 评价法
(三) 迫选法
1. 迫选法的要求
2. 迫选法关于感受性的计算
3. 迫选法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信号检测论的集值统计方法
(一) 模糊数学原理
(二) 程度函数的计算
(三) 信号检测论经典方法与集值统计方法的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信号检测论的基本背景、使用条件和优点。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3.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一) 信号检测论概况
1.识记:信号检测论的含义
2.领会:信号检测论的适用条件、相对于其他心理物理法的优势
(二)辨别力指数d′及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1.领会:d’与Β的含义,ROC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三)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1.领会:理解信号检测论在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2.简单应用:学会用信号检测论测量感觉阈限
第五章 心理物理量表法——阈上感知的测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量表的类型及特点。
2.学会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
3.学会等距量表的制作方法。
4.学会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5.理解对数定律和幂定律的原理、方法和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比例量表、等距量表及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对数定律和幂定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本章难点:对偶比较法、数量估计法、差别阈限法的使用;对数定律和幂定律的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量表的类型
(一) 直接量表和间接量表
(二) 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三) 心理量表的评价
1. 符合三种基本假设
2. 有系统的测量理论
3. 用直接量表法进行核对
第二节 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一) 感觉比例法
(二) 数量估计法
(三) 制作等比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一) 差别阈限法
(二) 感觉等距法
(三) 评价量表
第四节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一) 对偶比较法
1. 具体步骤
2. 数据处理
(二) 等级排列法
第五节 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定律
(一) 对数定律
(二) 幂定律
三、考核知识点
1.量表的类型及特点。
2.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
3.等距量表的制作方法。
4.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5.对数定律和幂定律的原理、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量表的类型
1.识记:量表的定义
2.领会:区分类型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的依据。
(二)比例量表
1.识记:常见的比例量表有哪些
2.领会:感觉比例法和数量估计法的制作程序。
(三)等距量表
1.识记: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的含义
2.简单应用:理解差别阈限法的原理和实验程序
(四)顺序量表
1.识记: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
2.简单应用:对偶比较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1.识记:对数定律、幂定律的含义
2.领会:对数定律、幂定律的原理及意义。
第六章 反应时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反应时的概念和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理解反应时的类型与设计。
3.了解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4.掌握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反应时在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反应时的设计与测量。
本章难点:减法法、加法法和开窗实验的原理与应用;反应时与正确率的权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反应时概述
(一) 反应时的研究意义
1. 反应时间的定义
2. 反应时间的意义
(二) 反应时实验及其设计
1. 反应时的种类
(1) 简单反应时
(2) 复杂反应时
2.反应时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3.计时器:机械计时器、电动计时器、电子计时器、简单的计时器、描记计时器等。
(三)反应时实验的历史简述
第二节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一) 刺激因素
1. 感觉通道
2. 刺激强度
(二) 机体因素
1. 额外动机
2. 准备定势
3. 复杂反应
4. 练习因素
5. 年龄因素
6. 个体差异
7. 速度与准确性权衡
第三节 反应时技术与应用
(一) 反应时在制作量表方面的应用
1. 通过反应时直接评量感觉强度
2. 通过反应时制作间接量表:如差别阈限量表、情感距离反应时量表
(二) 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1.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在知觉、注意、记忆、语言等研究中的应用。
2. 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如在职业选择与训练中的作用。
(三) 反应时技术
1. 减法法
2. 加法法
3. 开窗实验
三、考核知识点
1.反应时的概念
2.反应时的类型与设计
3.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4.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一)反应时的概念
1.识记:反应时的含义与构成
2.领会:简单反应时、复杂反应时区别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识记:反应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反应时技术
1.识记:减法法、加法法和开窗实验的含义
2.简单应用:减法法、加法法和开窗实验的应用
(四)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 综合应用:能运用反应时技术进行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