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全国自考 - 广东自考 - 正文
广东省自学考试实验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来源:5184 2008-11-20 17:21:05 【字体:小 大】

1.补色律: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对应的补色。如果将一种颜色与其补色混合,便产生白色或灰色。
 2.中间色定律: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便产生中间颜色;
 3.代替律:若颜色A=颜色B,颜色C=颜色D,则A+C=B+D。
 4.亮度相加定律: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的总和。
  (三)混合颜色刺激的方法
  ⒈混色轮
  ⒉色光混合
  (四)色度坐标与色度图
  ⒈颜色相加原理
  颜色相加原理就是混合色的三刺激值为各组成分色的三刺激值之和。
  ⒉颜色方程:  (C)=R(R)+G(G)+B(B)
  ⒊色度坐标与色度图
第四节  颜色的测量和标定系统
  (一)CIE标准表色系统
  (二)颜色的测量和色度计算
  ⒈三刺激值的测量和色度坐标的计算
  ⒉主波长与纯度
  (三)孟赛尔表色系统:这个系统用一个三维空间的类似球体的模型表示表面色的三种基本特性。
第五节  颜色知觉
  (一)客观颜色的知觉问题
  ⒈照度因素
  ⒉反射率因素
  ⒊客观颜色
  (二)颜色常性的测量
  ⒈布伦斯维克、邵勒斯比率
  (1)布伦斯维克比率=(R-S)/(A-S)
  (2)邵勒斯比率=(lgR-lgS)/(lgA-lgS)
  ⒉常性实验的一些方法
  (1)用减光屏或孔幕观察
  (2)用有色镜、烟熏镜或节光器减少照度
  (3)照度透视
  (4)改变表面的入射角
  (三)麦考勒效应:麦考勒效应是指受测验图形条纹方向决定的颜色互补效应,是一种随方向而变的颜色后效。

三、考核知识点
1.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2.颜色的特性及颜色视觉理论。
3.颜色辨别阈限、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色觉异常。
4.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的规律和方法。
5.颜色混合的主要定律。
6.颜色的测量和标定系统。
7.颜色常性的测量指标。
8.麦考勒效应的背景、实验过程、主要结果及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光与颜色
        1.识记:颜色的特性
         2.领会: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颜色视觉理论
  (二)颜色视觉现象
       1.识记:颜色辨别阈限
         2.领会: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色觉异常
(三)颜色混合与标定
        1.识记:颜色混合的主要定律
2.领会: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的规律和方法
(四)颜色知觉
     1.识记:麦考勒效应、伦斯维克、邵勒斯比率
2.领会:麦考勒效应的背景、实验过程、主要结果及意义。

第十章  形状知觉——图形识别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知觉实验研究的复杂性特点。
2.理解轮廓、图形与背景的含义及主要实验。
3.理解形成图形与背景的重要因素,即知觉组织的规律。
4.理解图形识别阈限的实验方法。
5.了解错觉的主要学说及有关实验。
6.理解图形后效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知觉组织的主要规律;错觉的理论与实验;图形后效研究
本章难点:图形识别的过程;空间频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知觉研究的复杂性
(一)知觉研究中变量的复杂性
(二)形状知觉的理论
第二节 轮廓、图形与背景
  一、轮廓
  ⒈什么是轮廓
  ⒉主观轮廓
  ⒊轮廓的掩蔽与加强
  (1)轮廓掩蔽
  (2)轮廓加强
  二、图形与背景
  ⒈图形和背景的区别
  ⒉形成图形与背景的重要因素
  (1)接近组合
  (2)相同或相似组合
  (3)良好图形组合
  (4)定势和过去经验
  ⒊知觉组织中的变化
第三节 图形的识别
  (一)图形识别阈限
  ⒈减弱刺激强度的方法:(1)使用边缘视觉;(2)减低照明强度;(3)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4)移去刺激使用的图形而以图形的记忆痕迹作为基础等。
  ⒉研究图形识别阈限的方法及反应变量
  (1)形状的言语描述
  (2)其他物理因素
  (3)速示器实验
  (4)信息论的研究方法
(二)图形识别的过程分析
  ⒈基本特征分析
  ⒉综合性分析
(三)空间频率分析
第四节  错觉与后效
(一)错觉
  ⒈几何图形错觉
  ⒉几种主要的错觉学说
  (1)眼动理论
  (2)感情移入说
  (3)场的因素
  (4)透视画法理论(常性无用说)
  (5)对比混合说
  (6)错觉的层级理论
  ⒊形状错觉的测量
  ⒋对错觉进行定量研究的优点:(1)可以暴露出细小的错觉;(2)为理论解释提供确切的事实;(3)可以具体分析产生错觉的刺激条件。
  ⒌影响错觉的非刺激性因素
(二)图形后效
  ⒈图形后效及影响因素
  ⒉关于后效的解释
  (1)饱和理论
  (2)统计学说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1.知觉实验研究的复杂性。
2.轮廓、图形与背景的含义及主要实验。
3.形成图形与背景的重要因素,即知觉组织的规律。
4.图形识别阈限的实验方法。
5.错觉的主要学说及有关实验。
6.图形后效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知觉研究的复杂性
        1.领会:形状知觉的理论
  (二)轮廓、图形与背景
       1.识记:轮廓、图形与背景的含义
         2.领会:形成图形与背景的重要因素,即知觉组织的规律。
(三)图形的识别
      1.识记:空间
 2.领会:图形识别阈限的实验方法。
(四)错觉与后效
     1.识记:错觉、图形后效的概念
2.领会:错觉的主要学说及有关实验;图形后效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 深度与运动知觉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深度知觉的含义。
2.准确理解深度知觉的线索及主要实验证据。
3.掌握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方法。
4.理解大小与距离知觉关系及影响因素。
5.理解哀墨特定律的含义。
6.了解似动现象的类型、条件、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
本章重点:深度知觉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深度知觉的测量方法;哀墨特定律;似动现象。
本章难点: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实质;大小与距离关系的影响因素;似动现象的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深度知觉线索
  (一)深度知觉线索
⒈非视觉线索:(1)调节--聚焦;(2)辐合
⒉物理条件:(1)熟悉的物体大小;(2)物体的遮挡;(3)光亮和阴影的分布;(4)颜色分布;(5)空气透视;(6)线条透视;(7)运动级差
  ⒊双眼视觉线索
  (1)双眼视野范围
  (2)双眼的视觉方向--中央眼的方向
  (3)视野单像区
  (4)复视
  (5)双眼视差
第二节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一)关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
  ⒈三针实验
  ⒉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实验
  (二)影响实体敏感性的因素
  ⒈光度效果
  ⒉标准参照物与变异刺激之间的横向距离
  ⒊单眼和双眼因素
  ⒋纵向深度与横侧面深度敏感性不同
第三章  大小与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
  ⒈知觉的大小依赖于深度线索
  ⒉知觉的大小受感知到的距离的影响
  ⒊知觉的大小受辐合角大小的影响
  ⒋哀墨特定律
  ⒌大小常性的测量
  (1)布伦斯维克比率
  (2)邵勒斯比率
  (二)大小对距离判断的影响
第四节  视运动知觉
  (一)真动知觉
  产生真动知觉的条件有:(1)物体运动的速度;(2)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3)学习与经验等主观条件。
(二)似真运动
  ⒈似动的种类
  ⒉似动的客观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
  ⒊似动理论
  (1)眼动说
  (2)脑场说
  (三)视运动后像

三、考核知识点
1.深度知觉的含义。
2.深度知觉的线索及主要实验证据。
3.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方法。
4.大小与距离知觉关系及影响因素。
5.哀墨特定律。
6.似动现象的类型、条件、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深度知觉线索
        1.识记:深度知觉的概念,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2.领会:深度知觉线索的主要实验证据
  (二)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1.识记:深度知觉的测量工具
         2.领会:影响实体敏感性的因素
(三)大小与距离知觉
      1.识记:哀墨特定律
 2.领会:大小与距离知觉关系及影响因素
(四)视运动知觉
      1.识记:似动现象的概念及类型
2.领会:似动现象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

第十二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的概念及有关研究的理论背景。
2.理解条件性学习的主要实验。
3.理解认知性学习的主要实验。
4.了解文字学习的主要实验。
5.掌握学习实验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6.学会学习进程的描述方法。
本章重点:条件性学习的经典实验方法;认知性学习的经典实验方法;学习实验的设计方法,尤其是记忆材料的呈现方法。
本章难点:学习实验的设计方法;学习进程的描述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习实验的一般问题
  (一)学习的概念
(二)学习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理论背景
  1.艾宾浩斯的《论记忆》;
  2.内省心理学家试图通过内部观察来研究心理;
  3.桑代克和巴甫洛夫对动物学习的研究;
  4.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
  5.格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