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二:
人人通两会,网上来议政,这种从老百姓直达政府部门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两会更加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从总书记上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总理与网民视频聊天,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织“围脖”,到“E两会”有上百万次点击,都是党和政府提高信息公开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广纳言、听民意的真诚。其中的意蕴,昭示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
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既是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也是开好两会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证。【观点二】让民意搭乘网络快车,把群众参与决策从网上延伸到千家万户,不仅拓宽了民意表达和“草根”参政的渠道,而且使政府能直接倾听到老百姓的心声:政府哪些工作需要加强,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哪些事项需要改进,哪些失误需要纠正……这种互动,将会更加增强广大群众对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信心,政府也会在人民的表达中获取巨大力量。
一方面,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决策之前,先问政于民,就能找准影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在最高权力机关做决策时避免发生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另一方面,“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在充分尊重民意基础上再去施发展之政,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两会议政,“围脖”现象火热,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观点表态】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党和政府集民情、聚民智,倾听老百姓述说着对解决切身利益问题的迫切要求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急切愿望,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日益成熟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深深牵挂和责任回应。希望两会的这种“围脖”现象能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强劲的“仿效之风”,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惊喜,共构“政通人和”的好气象。【表达期冀】
(2010-03-05 《时代信报》)
评论三:
把民意带上两会,自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责任,何委员在网上利用微博的方式征集民意,相信也是为民请命的一条渠道。【欲抑先扬】
政协委员与其开“微博”不如穿“微服”。最好的办法,还是平时依靠自己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体验,感知社会、感知社区、感知选民,提出更多能够解决身边事的有效提案。【观点三】因为只是在自己能够触摸到的地方,才会有好的提案线索,才会有闪光的建议金矿。
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今天,不仅要求政协委员对民情有深入的体察和眷顾,更多的还应该包含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专业学问,这也是政协设置界别的出发点。如果何委员能够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如文物保护、书画拍卖方面提出好的提案,可能于社会和民众会有更多好处。我们不反对政协委员们开阔视野,但若让一个养鸡的政协委员去提一个航天方面的提案,想必也只会带来南辕北辙的效果。
此外,应当提醒的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一般公众人物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征集建议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语言分寸,尤其要从法律角度考虑,哪些纳谏和表达方式是适度和适当的。毕竟,这与其他公众人物在网上发表一篇博文是有区别的,因为这其中也包括着对法治和民主的敬畏。否则,不仅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资源白白浪费,甚至还会使人大和政协制度被当作调侃的对象。【提出建议】
(2010-03-01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