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福建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学习体会

来源:漳州市教育局 2013-4-29 11:24:48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学习心得体会

龙海二中白鸿忠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考生通过阅读试题,从试题的文字图表材料和设问中发现、收集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历史学科是信息资源丰富的学科,它贯通古今,门类繁多,综合性很强,对信息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成为测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基本的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需要阅读试题和相关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提供的信息内容,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和价值,理解命题意图以及试题要求。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查要求。

该项考核目标是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文材料内容、格式以及测试意图,从试题的表述中获取解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查要求。

历史学科试题的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材料呈现方式以文字的陈述为主,辅之以图、表和其他方式。因此,分析、归纳、解读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基本范围,理解问题的用意和目的,是准确作答的基础。

考生应注意把握:从整体上了解该试题探讨的问题;从结构上了解试题情境涉及的环节;从要求上了解试题要求回答的内容与程度。在理解和把握试题的考查意图和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回答问题的思路。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试题的有效信息包括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有效信息指的是对作答具有直接作用的内容。全面、准确地从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实际上反映了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和认识程度。在通读、理解试题基础上,要对试题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

解答单一材料命制的试题,要依据材料提炼出完整的历史事实或者历史现象,再进行叙述、分析、说明等;对于有多则材料的试题,要以所提供的历史事实为基本线索,根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或者历史现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取并整合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综合性试题往往提供多则材料、设计多个问题,涉及不同的学科或模块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解答问题,有的是有效的,有的可能是无效的。“有效信息”是指试题中对作答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信息。答题时首先要根据试题的主旨,对材料进行分析,全面判断和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要在“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已经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明确它们各自在答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要依托相关的知识储备,对信息进行整合,升华为规律性内容,揭示其本质,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并根据试题的要求,组织、再现和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能力测试的基本内容和决定考试水平的关键。

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不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的知识储备。试题设置的新情景、提出的新问题,要求考生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相关知识,并根据试题的特定要求加以重现、再认和运用。

调动知识的基本方法有判断、关联、推导和借助等。运用知识基本方法有对应、分类、取舍和引申等。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该项考核目标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历史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历史解释则属于主观认识的结果。考生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辨别客观的历史事实和主观的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该项考核目标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历史事实进而分析历史结论。它考查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进一步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提炼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及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作出新评判等思维活动,是历史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的体现。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是在充分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调动和应用历史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历史现象纷繁复杂,需要调动和应用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合理地予以说明;历史观点因时代、因人物而异,考生需要掌握充分信息、应用科学观点和方法予以证明。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是对历史事物所有要素进行的表述;阐释事物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即要求考生独立地审视历史事物并作出初步的史学评价。当然,这些都应该被限制在试题的要求之内,其描述和阐释也应该符合试题的指向。

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过程,首先是描述历史事物,准确解释其特征;其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问题的实质;最后是运用学科饵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历史学科术语完整地描述和阐释问题。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指的是要求考生能够针对试题的要求,用历史学科术语准确描述历史事物产生的环境、历史事物构成的因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等。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特征是指事物之间具有区别意义的成分。历史事物的特征是指一种历史事物区别于其他历史事物的成分,它包括:(l)历史事物形成的特定因素,这种特定因素一定导致事物内部的某种特定关系,而这种特定关系一定反映事物的特点。(2)与历史事物作用于社会或社会作用于历史事物有关的直接现象。(3)历史事物自身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现象。

通常,对历史事物特征的描述和解释会涉及历史现象,而有些现象往往就是特征的某种表现,这要视试题的要求而定。就能力要求而言,表述现象和描述特征应分别予以说明。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规律是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历史事物发展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l)影响社会运行的特点和这一特点发展的轨迹。(2)历史事物自身关系的互动和这种互动的节奏。(3)历史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根据和这种根据的变化。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通过动态考察、理性思维,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历史现象,形成对历史事物的深刻认识。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论证问题是指用论据来证明问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讨问题是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历史学科的观点是从论证和探讨的过程中产生的。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成为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考查过程中,由于试题设置的情境往往是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

该项考核目标重点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品质。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此项考核目标要求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方法。运用判断方法辨别历史现象,对相关联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归纳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论证历史问题,这一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用论据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历史观点具有主观性。不同的历史人物因所处的时代、地位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差异。

该项能力目标要求考生引用历史材料、观点等,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议论和评判他人观点。它要求考生关注和审视材料的真实性、客性和完整性,考查考生思维过程中的逻辑严密性、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重史料重证据的史学理念。

辨析、批判及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体现。在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时,要注意所引用的观点、借鉴的历史事物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历史事实;要把历史事物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评判。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项考核目标考查考生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独立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本着“论从史出”的学科原则,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对有关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或某些史学观点进行论证、评论时,提出的论据要充分,结论要合理。鼓励创新和大胆质疑,更需小心求证,摆事实讲道理。

体现这一考核目标的试题,更多地呈现出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