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京江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一、学校性质、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和基本学制
(一)学校全称: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学校代码:13986(国标)、1845(江苏省)
办学类型:独立学院
(二)办学地址:校本部(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梦溪校区(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中山校区(镇江市中山西路63号)
(三)办学层次:普通全日制本科
(四)基本学制:四年
二、招生计划
我校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数为准。
三、报考条件
(一)凡符合生源所在地省(市)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
(二)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选测科目等级最低标准为BC,必测科目等级最低标准为4C1合格;艺术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根据江苏省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考生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此外,色觉异常(色弱、色盲)者不能录取在我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入校后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异常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凡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或有重大疾病隐情不报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入学资格。
四、录取规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对考生实施录取工作。
(二)根据考生报考情况确定投档比例,一般为110%左右,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三)对于进档的普通类考生,以投档分(江苏省内为投档分加选测科目等级加分)为录取依据,按“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同分考生按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并安排专业。
江苏省选测科目等级加分(不含艺术类)标准为:物理(或历史)A+加5分,物理(或历史)A加3分,物理(或历史)B+加1分。
(四)对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省控线的江苏省艺术类考生,进档后以文化分加专业分计算总分,按“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同分考生按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并安排专业。
(五)如各省(市)内专业生源不平衡,部分专业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时,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专业计划调整。
(六)符合所在省规定的加、降分条件的考生,按加、降分后的成绩录取。
(七)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江苏省考生须有口试成绩且达良好及以上;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生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以能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
(八)以上录取规则与所在省(市)招生政策不符的,执行所在省的招生政策。
五、收费标准
根据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民办高等学校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费[2013]154号)精神,培养费标准为:人文社科类专业14000元/年,理工科类专业15000元/年,医学类和艺术类专业16500元/年。住宿费650-1200元/年,教材等其他费用详见“新生入学须知”。
六、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由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颁发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位证书。
七、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电话:0511-88085850、88085851、88780120、400-0511-365
传真:0511-88791785
网址:http://zb.ujs.edu.cn
电子邮箱:zsb@ujs.edu.cn
八、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九、本章程由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专业介绍
能源经济(本科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与能源技术素养,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能源技术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能够从事能源预测与供需管理、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市场开发、能源金融实务、能源国际合作与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特色:作为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新专业,本专业以突出经济学和能源技术类课程的相互融合为培养主线,以强化能源经济管理技能训练、经济学理论在能源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培养特色,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能源市场开发、能源贸易及能源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能源交易规则和能源、环境政策法规以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与战略规划,了解全球能源分布、各国能源开发与发展情况、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并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能源战略分析和能源经营管理活动。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能源战略管理、能源企业经营与管理、能源期货市场与交易、环境经济学、能源项目管理、能源价格理论及应用、能源金融理论与实践,以及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等。
深造机会:该专业所在学科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统计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等博士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就业状况及趋势:毕业生适合在各级政府能源经济管理部门及事业单位,各类能源开发、储运、营销企业的计划与管理部门,各级银行和金融机构,跨国能源生产与贸易公司,能源投资与能源、环境交易机构等,从事能源政策调研咨询、市场策划、生产经营、能源金融、能源贸易、能源国际合作与开发等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实务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适应“入世”的新形势,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及地理状况,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三资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以及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的高级专门复合型人才。
通过学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第二外语的基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知识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会计学、统计学、外贸信息系统等。
毕业生可到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中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英语(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商务、外事、旅游、新闻、科技等领域的高级复合型英语人才。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基本技能训练,获得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英语交际技能和较高的汉语写作和专业英语文献资料阅读和翻译水平,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科研方法,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在英文交际背景下,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和独立从事国际商务谈判的能力。
本专业重视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的结合,突出商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第二外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
学生在校期间所修的主要课程为: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会话、英语写作、英语语法、高级英语、二外、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学、词汇学、修辞学、文体学、对比语言学、英美文学史、英语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选读、英美概况、西方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外经贸英语函电、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法等。
毕业生可到进出口贸易公司、跨国企业、三资企业、政府部门、驻外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旅游等部门从事国际商务、外事、翻译、科研、导游等工作。
自动化(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自动化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能够在高新科技领域从事各种自动化装置、自动化智能仪器、信息自动检测与处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大厦自动化和各种通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设计,也可从事自动化生产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建立科学、辩证的逻辑思维方式,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学原理;掌握自动化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等广泛的新兴科学技术知识,强弱电知识并举,软硬件本领兼备;具有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并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科研的能力。
本专业属于高科技宽口径专业,拥有机器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工业程序控制一体化实验装置,计算机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集散控制实验装置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
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历年来供不应求,可在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邮电、通讯、电力、交通、金融、外贸、环保、城建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类)
(卫生事业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等单位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临床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疗保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临床医学概论、卫生管理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领导科学、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管理心理学。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医疗卫生、医院、社会保障等部门工作。
(医疗保险)
本专业培养具备医疗保险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实际应用的能力,能在医疗保险部门、商业性保险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保险管理、人寿保险、核保与理赔、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学习临床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疗保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医疗保险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医疗保险等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临床医学概论、公共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卫生事业管理学、管理心理学、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保险学原理、社会保险学、医疗保险学、人寿保险学、医疗保险统计学。
毕业生可在各级医疗保险部门、商业性保险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保险管理、人身与健康保险核保与理赔、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