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原则。
第四条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招生组织机构
第五条中国科学院大学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科招生政策,讨论决定本科招生重大事宜。
第六条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根据需要,组建赴招生相关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招生各省)的招生工作组。招生工作组协助招生办公室,在招生各省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报考、录取等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和录取
第八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生招生培养,将按照小规模、高质量、有特色的原则,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核准的招生规模,统筹考虑招生省份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招生计划报教育部审批后,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校网站等形式,及时向考生和社会公布。
第九条中国科学院大学根据本校在招生各省的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和调档分数线,调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第一学校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根据省份的模拟投档情况,原则上不超过105%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录取时,学校可以根据报考的生源质量情况,对各考区的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第十条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教育部领导下,在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下,严格按照要求具体实施进行。
第十一条高考录取时按考生报考志愿顺序进行。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高考成绩达到本省的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调档要求的情况下,按高考总分由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则由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二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总分应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且服从调剂,方能录取。若符合要求的考生生源仍不足,我校将调整招生计划到生源质量充足的省份进行录取。
第十二条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加分进档。同一考生如有多项政策性加分,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且加分不得超过20分。
第十三条专业录取时不设专业分数级差。所有进档考生按高考总分排序,依次由高到低选择专业志愿。总分相同时,按分项(以数学、理科综合、语文、英语为序)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所报专业已录满且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将作退档处理。
第十四条招生各省因高考招生政策改革而制定的录取规则,需由我校向考生补充说明的,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中国科学院大学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制定《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本科招生体检标准》。
第四章 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
第十六条普通本科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取,根据属地原则,执行北京市物价局统一核定的收费标准。2014年的学费收缴核定为5500元/年、住宿费为1000元/年。
第十七条我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为辅的资助体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以“综合评价”选拔方式的录取,按照教育部批准的考查评价方式、标准和程序,遵循本章程的原则,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另行公布。
第十九条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对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条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有关政策为准。
注:中国科学院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依托中国科学院一百余家研究所共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拥有进行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的雄厚力量和优质资源。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颁发国家批准的普通本科学历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在北京拥有玉泉路校区、中关村校区、奥运村校区和雁栖湖校区共四个校区。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将以玉泉路校区作为主要基地,进入专业学习实践阶段还会在其它校区安排个别教学环节。学校注册地址:北京市玉泉路19号甲,邮编:100049。
招生联系电话:010-88256215/6714
传真:010-88256215
本科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bkzs.ucas.ac.cn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类)
自然界的奥秘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运筹学、统计学、微分方程与计算数学、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工程数学等应用数学分支,为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其它学科领域提供巨大的智力源泉。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是在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系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成立的,是国科大基础学院之一,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和分管教育的副院长担任。现任院长为席南华院士,副院长为汪寿阳研究员。作为我国著名的数学研究和学生培养机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2月,由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建于1952年)、应用数学研究所(建于1979年)、系统科学研究所(建于1979年)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建于1995年)等四个研究所整合而成,2006年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系整合成立数学科学学院。200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2006年度全国学科评估中,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学科以本学科最高评估得分在全国62个参评单位中取得整体水平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数学科学学院是中国科学院数学及相关学科学生培养平台,是综合性的国立学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她覆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学院/研究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是: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领域,面向国际发展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做出原创性、突破性和关键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与应用成果,造就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杰出人才。
物理学(本科类)
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尺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运用数学作为理论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物理学与数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交叉渗透,不断开启新的跨领域研究。面对能源、信息、空间、生命领域的新挑战,物理学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我校物理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之时的物理研究所和天文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改组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相关天文台。1956年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回国后,又先后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197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又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赵九章、钱学森、周光召、王大珩、朱光亚、于敏、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为我校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校物理学科依托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力学研究所等二十多个相关的研究所,科研与教学实力雄厚、专业布局完善。具有物理、力学、天文等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50多个博士后流动站。由70余位院士和13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领衔,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功底和创新能力、从事多学科前沿学术研究的科技精英。
化学(本科类)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能关系,开发新的反应和合成技术,提供具有各种功能的材料。从物质结构的探索到人类的衣食住行,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从医药技术的开发到DNA序列的分析都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其它学科如生物、医学、材料、能源等的交叉渗透,社会对化学学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我校化学学科已成为全国化学领域中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00人左右。目前,在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4000余人。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统计,在全球化学学科的排名中,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学科名列前茅。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紧密依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等20余个培养单位,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高水平化学人才,具有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一流的教学设施。秉持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成就科学梦想的理想平台。
生物科学(本科类)
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既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行为、代谢变化、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控制、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又包括种系演变机理和规律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作为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生物科学不断为医疗、制药、食品、卫生、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能源等领域提供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目前,国内外对生物学科创新型高端科研和应用人才的需求旺盛。国际著名《科学》杂志评出的2012年全球10大科学突破中,生命科学占据6项,而2013年更是高达8项。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学科历史悠久,在我国最早开展了该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培养,造就了大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构筑了创新型本科生教育的厚实基础。同时生命学科是中国科学院的优势学科,相关研究所占中科院全部研究所的近三分之一,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开拓者和传承者,中国科学院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享誉中外。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先行者、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细胞生物学家贝时璋开创了中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为中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为我国率先实现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邹氏公式”、“邹氏作图法”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我校生物科学本科生的培养以生命科学学院为基础,紧密依托中国科学院所属的36个研究所,实行“院所融合”的办学体制,学科覆盖生物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