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近日,
中国人民大学小语种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布的全国
高考提前批次
录取分数线中,出现了男女生“同考不同分”的情况。在划分“男女线”的地区,女生最低分数线普遍高于男生,差距最高达五六十分。此事引发了社会关于高考公平与性别歧视的大讨论。
平衡男女比例的权宜之计?
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许多外语类的专业院校,男女生数量的落差一直非常明显,女孩过剩,男孩稀缺。之所以对男女生分数线有不同的划定,就是希望男女生的比例能够更为合理一些。上外提前批次分男女招生计划通过了教育部的批准,在考生填报志愿前也已经向社会提前公布。个别地方出现男女分数线相差悬殊是报考专业、报考人数、考生发挥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人大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降低男生准入门槛,是因为在计划内的7个招生名额外,又新增了3个男生名额,“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调整男女比例。”
“拯救男孩”就要“委屈女孩”?
据悉,从2007年开始,国内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就出现持续压倒男生之势。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中,女生数量比男生超出约33万。
大部分网民认为,保持男女生录取比例平衡,不应以剥夺女性权利为代价。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出发,实行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无可厚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