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高校招生 - 正文

 
文科无用论是一种功利主义观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6-16 【字体:小 大】
每到大学生毕业季节,总有一些学生抱怨自己专业不好,既没学到东西,也找不到好工作,还很难出国留学。在一些文科类专业,有这种感受的学生尤其多,以致有人干脆说“文科无用”。事实真是如此吗

专家认为“文科无用论”是一种功利主义观点

  每到大学生毕业季节,总有一些学生抱怨自己专业不好,既没学到东西,也找不到好工作,还很难出国留学。在一些文科类专业,有这种感受的学生尤其多,以致有人干脆说“文科无用”。事实真是如此吗?

  对349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文科生占39.7%,理工科学生占46.7%),59.6%的人反对“文科无用”的说法,24.0%的人表示赞同,还有14.5%的人表示“不好说”。

  目前在广州工作的杜翔,学的是新闻学专业,找工作时他深刻体会到了理工科学生和文科生的差异,“我的母校工科很强。在我们这些文科生看来,工科学生找工作简直太容易了,甚至都是以班为单位签约的。”他觉得,理工科学生在找工作时更占优势,也更容易专业对口。学文科的干不了技术岗位,但一些综合性岗位如文秘、管理、销售等,理工科学生却照样可以做。“文科的可替代性太强了,与理工科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

  调查显示,对于一些人感叹“文科无用”的原因,58.7%的人认为是“现有文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46.5%的人表示文科“专业性不强,可替代性强”;46.4%的人干脆认为“文科生的就业的确比不上理科生”。

  接下来的原因还包括:“受到社会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43.3%);“教学不当,培养方式有问题”(39.5%);“文科能学到一定高度的人太少了”(37.2%);“学习态度不认真,没学到文科精髓”(34.6%)。

  “‘文科无用论’是一种功利主义观点。”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表示,造成这种观点的产生,既有个人的主观因素,比如有些文科生对所学专业因为先入为主的不喜欢而产生厌学和排斥心理,不愿主动探索专业的奥妙和魅力;也有社会客观环境因素,比如社会观念的偏见影响到学生对有些文科专业的认知。此外,高校的课程计划与培养方式不合理,也可能加大文科就业的难度,从而带来负面评价。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系毕业生吴鹏感觉,对个人来说,学一些人文社科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着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对于企业来说,文科出身的员工也非常重要,他们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很有帮助;对于国家来说,文化是软实力,更不能轻视文科。

  “学文科的人给我印象是气质很好。”吴鹏喜欢跟学文科的朋友聊天,“我觉得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而且生活很有情趣,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自己也开阔了眼界。”
 调查显示,公众心目中的文科生优势有:“知识面广,文字能力强”(72.0%),“善于沟通”(61.4%),“感受力、洞察力比较强”(55.1%),“社会实践能力强”(24.3%)等。

  公众认为的理科生的优势包括:“找工作更容易专业对口”(62.9%),“思维理性、逻辑性强”(60.1%),“动手能力比较强”(45.4%),“务实、严谨”(42.8%),“创新能力比较强”(35.7%)等。

  郑若玲认为,文科生可能更多在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思维方式的发散性与丰富性,以及社交能力上占有优势,理科生则可能更多地在思维方式的严谨性、实践动手的操作性、求新求异的探索性上占优势。

  调查显示,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42.5%的人表示还会选择相同的专业,32.7%的人则持相反态度,20.4%的人表示“不好说”。

  同时,56.3%的人表示从专业中最大的收获是掌握好的思维方式;44.4%的人说最大收获是学会专业知识;42.1%的人表示可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专业学习带来的好处还有:掌握学习方法(38.1%)、学会技术(32.0%)、找到工作(28.0%)、找到人生方向(26.4%)。

  郑若玲建议,在合理的课程计划与培养方式的前提下,大学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以此为中心,尽可能扩充并打通相关专业的知识面。在掌握本专业精髓的同时,又要“跳出专业看专业”,不能让自己的思维被本专业所“固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养成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无论何种专业,都应以此为宗旨。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录取查询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