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甘肃高考 - 正文
高考首页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辅导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高招诈骗 高考工具 高中新课程 艺术高考 高校频道 历年分数线查询
全国高考 北京高考 上海高考 广东高考 山东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天津高考 陕西高考 湖南高考 福建高考 重庆高考 安徽高考 辽宁高考 江西高考 海南高考 宁夏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广西高考 云南高考 新疆高考 黑龙江高考 青海高考 甘肃高考 西藏高考 河北高考 贵州高考 河南高考 内蒙古高考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2012年甘肃高考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及征集志愿的实施办法

来源:2exam.com 2012-6-4 10:32:00

关于印发《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及征集志愿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编者按  经省招生委员会审议通过,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填报志愿继续采取网上填报和网上征集的办法。省招办向各市(州)、东风场区招生办公室印发《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及征集志愿的实施办法》(甘招办发[2012]30号),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一、各地尽快将此通知转发辖区各县、各中学,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每位考生知晓填报志愿的具体要求及时间安排。

二、各地要高度重视网上填报志愿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前部署,细化填报志愿实施的具体事宜。特别是网上征集志愿,各地要加大对考生的培训和服务,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上网场所,安排专职老师进行指导。

三、各地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借鉴以往网上填报志愿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确保此项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及征集志愿的实施办法

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仍采取网上填报的办法。为更好的体现考生的志愿意向,正常录取结束后的剩余计划继续采取网上征集。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一、网上填报志愿

1、志愿设置

网上填报志愿实行“一个第一志愿、三个平行二志愿”的模式。每个批次的每所学校均可填报六个专业。

2、填报安排

第一次填报:6月23日20:00至25日20:00。

本科提前批:本科提前批文理类、艺术类本科一批(普本院校)、体育类本科及特殊类;

专项计划本科批:贫困地区考生填报;

本科一批:本科一批文理类;

本科二批:本科二批文理类、艺术类本科二批(三本院校)、三校生本科批。 

第二次填报:7月31日20:00至8月2日20:00。

本科三批:本科三批文理类;

专项计划专科(高职批):贫困地区考生填报;

专科(高职)批:专科(高职)批文理类、体育专科批、艺术类专科批、三校生专科(高职)批。

二、网上征集志愿

2012年,除本科提前批、体育艺术类各批次及特殊类招生外,其他批次均实施征集志愿。

(1)征集志愿的批次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高职)批实施征集志愿,民族班、预科生、“民语类”等随批次进行征集。

    本科提前批、体育本科、艺术类本科一批(普本院校)、艺术类本科二批(三本院校)、体育艺术类专科(高职)批以及专项计划不实施征集志愿。

(2)征集志愿的次数及征集范围

本科一批(2次):第一次征集:控制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第二次征集:控制线上和线下2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本科二批(2次):第一次征集:控制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第二次征集:控制线上和线下2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本科三批(1次):参照线上和线下3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专科(高职)批(2次):第一次征集:参照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第二次征集:参照线上和线下40分内未被录取的考生。

(3)征集志愿的设置及投档形式

征集志愿的设置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设两个征集志愿,即:一个第一志愿和一个第二志愿。本科三批和专科(高职)批设四个征集志愿,即:一个第一志愿和三个平行二志愿。每个志愿院校均设6个专业。

征集志愿的投档模式

征集志愿投档模式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计划缺额数的100%比例投档。

征集志愿后,原填报志愿作废,二次征集后第一次征集的志愿作废,录取程序将按最新征集的志愿投档。

(4)征集志愿的时间

第一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批次正常投档录取结束后,当晚8:00时,省招生办将院校及专业的缺额计划在网上公布,考生开始填报,次日上午10:00时填报结束。

第二次征集志愿的时间:第一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当晚8:00时,省招生办将院校及专业的缺额计划在网上公布,考生开始填报,次日上午10:00时填报结束。

征集志愿时间安排:

征集批次

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本科一批第一次征集

7月14日20:00—7月15日10:00

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

7月17日20:00—7月18日10:00

本科二批第一次征集

7月24日20:00—7月25日10:00

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

7月27日20:00—7月28日10:00

本科三批征集

8月6日20:00—8月7日10:00

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征集

8月13日20:00—8月14日10:00

专科(高职)批第二次征集

8月16日20:00—8月17日10:00

(5)征集志愿的填报地点及网址

我省网上征集志愿对上网地点不作限制,考生可自行选择上网地点。征集志愿的网址与填报志愿的网址相同。

网址http://www.2exam.com/gaokao/GANSUwww.gszs.cn www.gszs.edu.cn

三、特殊类考生网上填报志愿

特殊招生均须按照省招办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填报志愿。

1、艺术特长生和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和自主招生的考生(经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考生)志愿均在本科提前批填报;如招生院校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前仍不能确定录取与否,省招生办将强行收回考生电子档案,按照考生本科一批志愿顺序投档。

既符合艺术特长生条件,又符合自主招生条件的考生只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报其中的一类志愿,省招办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顺序进行投档。

2、高水平运动员

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录取必须填报高考志愿,志愿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填报,录取时省招生办按考生所填报志愿顺序投档。

3、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一旦办理录取手续也不能填报志愿参加其他院校的录取。同时,查询网上公布该生已录取信息。

4、保送生

保送生一旦办理录取手续就不能填报志愿参加其他高校的录取。同时,查询网上公布该生已录取信息。

5、定向培养直招士官

报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定向直招士官的考生,志愿安排在专科(高职)批次填报。省招办根据考生志愿,在专科(高职)批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中按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照招生计划数的3倍比例将参加体检考生名单提供给省征兵办。

四、网上填报志愿和征集志愿的保障措施

1、各级招生机构做好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征集志愿的宣传工作,协调好电力、电信、公安、宣传等部门的保障工作,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宣传到位”。

2、省招办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改进和完善志愿填报系统软件,培训各级招办有关工作人员等。

3、省招办将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征集志愿的时间、操作流程等有关事项印在《考生填报志愿指南》上,由各市州招办负责分发给每个考生,确保考生熟知填报流程及具体要求。

4、录取时各高校(尤其是省内高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录取结果。

5、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主页是我省网上填报志愿的唯一官方网站,考生可登录志愿填报系统按页面提示和要求进行志愿填报。省招办将在官方网页上及时公布考生的录取信息,使考生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录取状态,以便参考填报征集志愿。

6、征集志愿时县(区)指定的填报点必须有专人值班,负责接待考生,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五、征集志愿的应急预案

1、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征集志愿截止时间前,省招生办网站因受自然灾害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而无法登陆且在截止时间前无法恢复的,经省招委会同意,适当延长填报时限,并在各级招生办网站上及时公布信息。各级招生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2、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征集志愿截止时间前,部分市(州)或县(区)出现无法联网且在截止时间前无法恢复,受影响市(州)或县(区)招生办应立即上报省招生办,经同意后,可用传真件(盖公章)的形式报我办。同时,市(州)招办做好备份工作。

3、如遇其它突发事件,市(州)招生办应立即上报省招办,视情况处置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