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6月8日讯 (YMG记者张苹)高考第一天,首场语文科目考试结束,考生们出考场时表情淡定,对于考题的反应比较平淡。
烟台一中高三语文老师于玲介绍,整体来看,今年高考语文难度适中 ,阅读、压缩语段等题都是常练习的题型,对学生来说不陌生。不过,语言运用题中用所给词语组对应春节、端午对联的题目,却意外地让一些生活常识少的学生犯了难。
题型之变:今年第六大题不是“选做”
今年语文高考题目,语文基础题仍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成语应用等题目,总体与往年变化不大,但分值为18分的第六大题不再是“选做”了,而是一个文学类的散文阅读题。于玲表示,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题目对于学生没有难度,分析杜甫诗句、理解散文等内容比较常见。
字音、字形题目难度不大,都是常见的内容,没有出现生僻字、异体字等偏难怪现象。病句、词语辨析、成语应用等题也都是平常练习过的题型,今年标点符号题也没有出现。诗词填空题都是书本内容,除了一个是从书本附录部分摘取的《论语》诗句外,其他都是课本里要求熟记熟背的诗词。“压缩语段题目主题比较接近时事热点,倡导传播社会正能量。”于玲说。
新颖之处:端午春节传统习俗难倒了考生
“今年的题目中,语言运用题中有一道比较新颖,是让学生运用所给的词语组织两个对联,分别对应春节、端午这两个节日。”于玲分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学生要了解端午和春节的传统习俗、时节特点,其中给出的词语中有“青艾”、“柳线”、“泛舟”、“桃符”等,解答此题目,学生需要知道春节民间有挂“桃符”的传统,端午有赛龙舟、采摘艾草等传统习俗。
于玲说,这道题难度并不大,但与生活常识联系紧密,原本以为学生们答起来不成问题,但通过答题情况了解到,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考生果真被难住了。其中原因也可能因为对联并不经常出现在考题里,因此考生拿到题后可能会觉得有些生疏。不过,整体来说,今年的语文试卷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所选材料虽然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但其考察内容又没有脱离大纲。
作文解析:主题比较容易把握
今年,山东卷语文考卷的作文题目是“打开窗户看世界”。“透过窗,你能看到什么?有的人看到了静,有的人看到了闹;有的人看到了雅,有的人看到了俗。”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作文,题目自拟。
记者采访多名考生得知,这样的题目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主题思路都能够很清晰地呈现。
“语文作文题比较容易把握,对于考生来说难度适中。”于玲说,这样的作文题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文体不限,不过从每年评分来看,高分多是散文。
虽然主题易把握,但从答题速度上来看,考场里多数考生留给写作文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卡点”完成整套语文题目的考生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