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四川成都示范性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2-23 12:03:31

成都示范性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   绰(chuò)约    水泵(bèng)   流水淙(cóng)淙
B.募(mǜ)集       缜(zhěn)密      慰藉 (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      纤(xiān)细      抚恤(xù)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      蜷(juǎn)缩      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     微言大义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磐竹难书     两全其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     曲意逢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     原型必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5.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5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休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C.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疾:快速
D.尝就瓶庵平曲直            平:评判
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抗疏,既危而免            侣鱼虾而友麋鹿
C.父尝刲股以疗亲痛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禹存其字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Ⅱ卷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4分)
⑵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瓶庵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夫 盗 亦 人 也 冠 屦 焉 衣 服 焉 其 所 以 异 者 退 逊 之 心 正 廉 之 节不 常 其 性 耳 视 玉 帛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牵 于 寒 饿 视 家 国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救 彼 涂 炭                                             (选自《罗隐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句)(6分)
    (1)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2)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五、(2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梁衡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16)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17)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18)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语言应用(10分)
(19)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也有作家写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你所学的高中课文或你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品,还有哪些是写悲剧(不团圆)的?请仿照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再写两个句子。(6分)
例句: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仿1:
仿2:
(20).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细节”。(4分)(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起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522人丧生。
    材料二 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他想,反正鞋子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优质的服务,使这家名牌店声誉大增。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1.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7、【答案】D
【解析】D项相关内容在原文中“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不能推出“体现对语言作用的排斥”,相反是强调语言的暗示性作用。

8.【小题1】C
9.【小题2】C
10.【小题3】(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
(“是”、“安”、 “值”,倒装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
(“婚假”、“出”、“孝友”,省略句,各1分;大意1分)
11【小题4】济贫扶弱;尊奉先人;公平正直;孝悌之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著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失了学,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家?”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亮节高风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曾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认识瓶庵的人说,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是他的表字,也有人说他的表字是雨岑。他大概是安徽休宁县人。瓶庵的父亲,表字绍素。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夫 盗 亦 人 也/ 冠 屦 焉 /衣 服 焉 /其 所 以 异 者 /退 逊 之 心 /正 廉 之 节/不 常 其 性 耳/ 视 玉 帛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牵 于 寒 饿 /视 家 国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救 彼 涂 炭
【答案】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罗隐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能力。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语气(词),二看结构,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得到多数分数了。看语气,指的是关注语气词,语气词多属句末标志,如本题“焉”“也”,“者”表句中停顿;看结构是指文段中大多有相似甚至相同结构的句子,这些结构的句子应该自然断开。如本题二三分句结构都是“……焉”,最后四个分句的结构是“视……者/则曰……”。 而代之。”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象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为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13试题解析:一题考查内容,一题考查手法,题目简洁、明了。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尊敬。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评分细则:
有两处得分点,每答对1处,得2分。
“空惆怅”:答出作者慨叹世人淡忘或不理解屈原,1分;答出怀念、凭吊屈原,1分。
“无人解”:答出作者不为世俗理解,1分;答出对屈原的崇敬、敬仰,1分。
(2)手法:对比。
简析:上阙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评分细则:
“手法”答出“衬托、对照、对比、反衬”之一的,给2分。答“用典”给1分。
世人的欢笑、繁忙与作者的惆怅,作对比,1分;
世人不理解屈原与作者的感伤,作对比,1分。
作者惆怅的内涵,如果回答成诗人个人的思亲、思乡,不给分。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用典”算不算呢?也应该可以。
14【答案】(1)无以至千里     (2)茕茕孑立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潦水尽而寒潭清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江间波浪兼天涌   (7)谈笑有鸿儒     (8)云归而岩穴暝
本题易错词语主要有“潦、猿猱、暝、”等。
15  答案:C给2分,答D给2分.
16.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17.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18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19、参考示例: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昭示了国民精神的麻木(或“封建礼教的吃人本性”)。
    20.答案 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
点击下载:四川省成都示范性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