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大家先行参考,试题答案稍候更新)
5.如果答成“‘明星’类员工是实用主义者或部分是实用主义者,”则扣1分。
8.(1)第一句“驰骋上下”意译为“充分展示”、“尽情展示”、“纵横自如”、 “潇洒自如”、“大有作为”得1分;译为“有所作为”不准确,不得分;“驰骋”不翻译不得分。
第二句“所畜”可译为“积聚的才德/才能/才干”。
第三句状语后置必须译出;“振耀”可译为“扬名”、“荣耀”、“显耀”、“光耀”。
全句如没有明显错误,“大意通顺”得1分。
8.(2)“铭之石”中的“之”可理解为“他的事迹”、“写他的文章”但不能翻译为“他的文章”。“幽”可译为“地下”、“幽暗之处”。
9.第一点分为2小点,每点1分;第二点2分。
例:①为人刚正,不苟合于世;才学丰厚;有作者等三人相助,使他流传于世。(4分)
②才华卓绝,文章精妙;为人正直豪迈,不苟合于世,品行高尚;孙莘、王介甫、欧阳修敬佩其为人而助其名与文流传于后世。(4分)
10.(1)修辞2分:1个1分,写4个以上的倒扣1分。作用2分:内容1分,2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结构1分。
10.(2)“对功名的绝望”若答成“对官场、世俗的厌恶”、“对归隐的向往”亦可得2分;“对未来的忧虑”若答成“对国家前途忧虑”、“对明日前程的迷茫” 亦可得2分;
“对现实的激愤”可答为“不满”;答成“孤独、寂寞、无奈”不得分。
12. 从4个方面作答。描绘出布尔津河的形状特点;表现出布尔津河与周围景物的关系(浑然一体);想象奇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联想)。每点1分。
13.选取布尔津河河边典型的景物(野芍药、白桦),1分;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各1分;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味觉),1分;运用主观感受(运用想象),2分。
14.从2个方面作答。结构方面:线索1分,呼应标题1分;内容方面:突出了布尔津河周围景色的优美1分,强调了作者对河流的热爱和留恋。
15.“怜惜的态度”答成“热爱自然”也可,“平等的关系”答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可。
18.意思对即可。第2点“论述什么是鉴别力”和“怎样才具有鉴别力”,各1分。
南京市三模语文附加题补充细则
20. 本题限5处,多断、少断、错断皆扣分。
21.时期一空写成汉朝也可。
22.每点1分;如学生能答到“古音”也可归到“声音”得1分。
例①:辨点画,察篆隶,明晓假借之通例。(0分)
例②:明训诂之道从而小学明以致经学明。(1分)
24.(1)本题每点2分;王熙凤借刀杀人这点如写得具体也可得分,如情节有错,可酌情扣分。
(2)本题第一问2分,第二问为崇祯皇帝戴孝,抢东西,报私仇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25.本题中“唐人的评价”和“汉人的心态”的具体内容各1分,“过度阐释”的内容为3分。对于“过度的阐释”的概括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赋分,“不道德之事”(1分)“忏悔”(1分)“开山祖师”(1分)。
26.本题可以从“马虎”和“臆断”两个方面来作答,意思对即可。
27.本题学生如能答到“社会背景”可归到“社会风俗”得分点。
南京市2015届高三三模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谚语)
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采用的是一则短小而隽永的谚语。谚语借助比喻和对比,感叹母爱的长阔高深,并揭示儿爱母亲与母亲爱儿的不对等。“母爱”、“孝心”和“回报”,可以说是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则材料的三个关键词。
看到这则谚语,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等古话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这些谚语、古话和诗词名句,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素所重视的亲情和孝道。命题用意显然在于引导考生回顾传统,省视生活,感悟亲情。比如,用心体会父母亲给予自己的关爱、关注并思考空巢老人现象、对父母要给予精神赡养等。谚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是一句俏皮轻飘的顺口溜,传达的是一个严肃沉重的社会话题。
二、阅卷提醒
1.谚语以分号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对照互补的两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爱的不对等”是其感情内核,也是作文应择取的核心立意。从试批的实际情况看,考生侧重写“儿想娘,扁担长”会自然涉及“娘想儿,流水长”,这是切合题意的。但是,有的考生只抓住前半部分“娘想儿,流水长”,写母亲对自己持久的呵护与惦念,则是偏题之作。
2.对于谚语中的“儿”和“娘”,考生审题立意时可实写母子亲情,也可以拿“游子”与“故乡”或“祖国”与材料“儿”与“娘”比附行文,关键要自然圆融,言之成理。有的考生抓住材料中“长”和“短”,推展开来写爱情、友情等情感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应视为“略有牵强”,上线不得超过48分(参照后附评分表解)。
3.与一模、二模相比,三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主旨明白,命题导向明确。这就要求考生直面“亲情不对等”这一主题,“我”站出来,或发表看法,或抒发感慨,或叙述故事,不容许云苫雾罩顾左右而言他。议论文以能针对现实生活提出高明见解并作辩证分析为佳,记叙文以事件真实情感真挚并讲究叙事的技巧为佳。
4.从试批的实际情况看,记叙文在本次作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评判记叙文,要看它的主题是否体现(或暗合)材料主旨,要看其章法技巧(比如有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要看作者语言功底。既看作者写什么,也看怎么写,做到整体把握,依“质”赋分。
三、判分说明
1.判分原则
从每一篇作文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每一位考生负责,公正公平;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①议论文看“是否讲理”、“会不会讲理”。要审视文与题、材料和观点是否统一浑成,看论证和分析是否严谨深刻,是否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一类卷应该是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有充分分析,议论有层次,说理有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庸浅表,论证分析简单幼稚,尽管形式上中规中矩,应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对似连实断、似是而非、貌合神离、半途改道的作文,原则上判为 “五类卷”(不及格)。
切合题意的作文的立意大都相似,跑题作文的立意篇篇不同。同时,不同之中又有相同,那就是:无视材料,自说自话,一厢情愿,不顾其它。
②记叙文与议论文应一视同仁。记叙文评判更难更复杂。既要防止贴标签的作文侥幸获得高分,又要避免“暗合”材料旨趣的作文遭到偏题跑题的误判。
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要看其思想内涵与材料是否存在联系,本质上是否相同或相似。每阅一篇文章力求以质赋分,不屈其文,分所应当,分文相称。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调笑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