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江苏扬州中学201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37 73高考网 2013-4-25 20:55:24

                                                                               
                                                                                   
(2)《红楼梦》里史湘云感到无聊,见柳花飞舞而咏《如梦令》,引发了宝黛等人填词的兴头,同是咏柳絮,黛玉和宝钗的词作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请作简要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该是向德国学习的时候了
德国运气好。中国经济增长快,而德国所生产的许多产品正是中国所需要的。豪华汽车、精密仪器乃至婴儿用品,都深受中国顾客的欢迎。中国高级官员的正式配车也是德国的品牌“奥迪”。日本与德国的产品有重叠,且与中国离得近,对华贸易本更有优势。但日本短视,缺少政治智慧,尽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所以德国走运,有了更多商机。
但德国也不完全是凭运气。德国的产品非常精良,比中国的好,比美国的也好。德国的技校教育保证了其产品质量。德国孩子10岁或11岁便开始分流,五分之二的学生有可能考上大学,而另外五分之三的学生进技校学习,半工半读。德国共有35个技工行业,应有尽有,行行出状元,保证了蓝领工人的技术水平。读书是件苦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适合读书的。技校教育让雇主和学生各得其所。
发达国家中只有德国保留了学徒式的基础教育。传统方法未必不好。从概率上看,传统方法经常优于创新方法。如果传统方法已经续存了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从概念上说,现代人忽然找到更好办法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也有人反对德国的分流教育,理由是孩子分流过早,尚看不出孩子日后的潜能和兴趣,选择技校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或比较下层的家庭。可是古今中外,大学,尤其是有名的大学,从来都是权贵子女云集的地方,并不是优秀学生优先的地方。德国技校成功,关键是贫富差别不大。德国技工的收入与白领或官员的收入之间的差别不大。
  劳资关系德国人处理得也好,且德国的经验证明,工会和企业可以是共存共荣的关系。金融危机来势凶猛的时候,德国经济也下滑。但德国厂家并没有大规模裁人。厂家留住了工人,而个人则少拿工资。德国用人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订单多的时候工人加紧生产,订单少的时候工人都休息,推出了德国版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
  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德国也堪称优秀,至少是比我们做得要好。2011年1月份我们的居民消费价格涨4.9%。有人质疑居民消费价格涨4.9%是做了手脚,被故意压低了。我觉得这种争论是转移了斗争大方向,故意造成错觉,似乎4.9%的通货膨胀率就不是问题。通货膨胀势必扩大贫富差别。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杀贫济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富人才能直接或间接地从银行借得巨额贷款,而货币贬值无疑意味着他们可以不还钱或是少还钱。
  德国人或许没有花里胡哨的创新,但质量优异也能胜出。德国凭借其优异的工程、技术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了很大份额,2010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2011年也会有2.6%(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一样,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很大一部分是国内拆迁生产总值)。优秀比创新更加重要。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24.我们该向德国学习哪些东西?(5分)
                                                                                     
                                                                                     
                                                                                     
25.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提到了中国,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6.文章说“优秀比创新更加重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附加题 (40分) 答案     2013年4月19日
19.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20.《中庸》《论语》《孟子》(2分)
21.获得知识的途径(2分)
附【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
22.AC (中国古代小说不是以心理描写为传统,而是以故事见长;《凤凰涅槃》中没有“天狗”的形象)
23.(1)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
(一点1分,2点4分,3点5分)
(2)黛玉叹息“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1分),从飘游无定(1分)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1分),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
宝钗的词中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1分),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婉曲表达了她心中对更高地位的追求(1分)。
24.学习他们在孩子10岁或11岁时就教育分流,部分学生进大学,大部分进技校学技术;学习他们保留了学徒式的基础教育;
学习他们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学习他们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
学习他们认为产品优秀比创新更加重要的意识。(每个要点1分)
25.举例证明(1分)中国一些方面做的不如德国(1分);
对比论证(1分),和中国对比,突出德国在通货膨胀、资本市场方面比中国做得好(1分)。
26.从概率上看,传统方法经常优于创新方法;
花里胡哨的创新反而会降低产品质量、信誉;
有时我们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每个要点2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3.4
1.B (B项kuài,lào,qiè;A zhá/zā,bǔ,cuò;C shì,fēn/fèn,xué;D bì,pīng,chēn/chēng)
2.C(A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含贬义。B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在痛苦中呻吟的无家可归的灾民。C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D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3. (5分)1、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2、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3、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1、“死记”“古书内容”各1分,2、“生搬硬套”“作文程式”各1分,第3点1分,意思对即可。)
4.【解析】 “收尾的话”也就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解答时,一要抓住故宫博物院负责人为自己辩解的实质,二要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三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这种不能正视自身文化缺陷的自大狂妄岂不可笑可鄙?
5.答案 C
解析 贵:崇尚,重视,以为宝贵。
6.答案 B
解析 ①父亲对左思少时的评价;②属于创作《齐都赋》之事,与创作《三都赋》无关;⑥左思对其他典籍的研究。
7.答案 D
解析 A项“出身寒微”牵强,文中无根据,“书信重修饰”表述错误。B项赋写成,当时人并未重视。C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
8.答案 (1)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不比班固、张衡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2)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
(3)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9.(1)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1分) ②展开联想(用典),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1分) 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1分)
(2)(3分)反衬。(1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2分)
评分建议:如答“衬托”亦可。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2分。如答“对比”,不得分。
(3)(4分)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②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2分)
10.(1)夙兴夜寐  (2)多于在庾之粟粒   (3)肇锡余以嘉名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秋风萧瑟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百般红紫斗芳菲  (8)知人者智
11. (1)扣住题目中的“天气”,奠定全文感伤怀旧的基调:(2分)“雨”承载着记忆,由“听雨”引出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2分)
12. (1)将“秋雨”和“岁月”联系在一起,岁月变迁而秋雨依旧,“变”与“不变”,形成对比;(2分)(2)用“瘦薄”和“寒凉”来形容“秋雨”,通感,形象地写出了人对秋雨的感受。(2分)
13. (1)天气的变化与着衣、晾衣本来就有关系,作者由“天气”联想到“衣”,合理自然;(2)“天气”和“衣服”常常联系在一起,作为散文中传递怀旧情感的意象;(3)在本文中,天气还指人生的阴晴变化,而作者“置衣的激情”也与年岁的增长和人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每点2分)
14.(1)岁月流逝、青春难再,一切快乐和忧伤都成为回忆;(2)年龄增长、激情消散,开始变得慵懒、守旧;(3)沉湎往昔、直面现实,过往的人生成为沉重的包袱,对未来感到茫然;(4)安守本分、放慢节奏,人生变得舒缓淡定。(答出三点即可)
15.内容:深入发掘诗歌与历史社会文化的关系,还原诗歌产生的历史语境(2分,答“杜诗”扣1分)。方法:凭材料作理性的证明和逻辑的挂搭(2分);重视想像和联想(或者“用艺术鉴赏家的眼光”理解研究对象)(2分)
16.陈寅恪的诗学研究偏于历史还原,钱钟书的诗学研究偏于审美情趣;(2分)两者互补,既可解读特定社会文化的灵魂(或特定的人生体验),又能增添诗歌的文学魅力;(2分)从而达到中国诗学“真、美”结合的深邃魅力。(2分)
17.首先指出陈寅恪、钱钟书两人代表两种不同的诗学研究范式(重历史还原和重审美情趣)(2分);其次指出他们的诗学研究相通的两个层次(不同角度的互补、想像力);最后探究了两人学术方法和风格反差的原因(是个人生命与性情的延伸)。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