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年天津市五区县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 73高考网 2013-4-25 20:59:29

天津市五区县2013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1卷l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第Ⅱ卷均在答题卡上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迤(yǐ)逦       隽(juàn)永      慰藉(jí)      畏葸(xǐ)不前
    B.虔(qián)诚     谙(yīn)习       罹(lí)难      瞠(chēn)目结舌
    C.哺(pǔ)育       迸(bèng)发      召(zhāo)唤   汗流浃(jiā)背
    D.考量(1iáng)    瓶颈(jǐng)       尸骸(hái)    舸(gě)舰弥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狭隘    喝彩    核威慑    浅尝辄止
   B.抉择    惦量    发祥地    锐不可挡
   C.冒然    雾霾    敲竹杠    合衣而卧
   D.修缮    羁拌    壁上观    攻城掠地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贺岁片《人在途--泰》自热映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追捧,票房____ 火爆,有望在本周突破十二个亿。
   (2)如果把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突破口,作为提升中国人收入的____点, 那么,这种城镇化一定是以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为特点。
   (3)________的散文风格,表明我国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A.持续  着力  万紫千红    B.继续  着力  万紫千红
C.继续  着眼  姹紫嫣红    D.持续  着眼  姹紫嫣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资料表明,气温骤降或突然由温暖的环境来到寒冷的环境,往往会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B.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交规,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严厉进行处罚,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C.“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    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D.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最快不到8小时,比目前京广铁路上最快的    普速客车时间缩短了一倍多。
5.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樊哙—一《鸿门宴》——《史记》——司马迁
  B.《包身工》—一夏衍——现代—一散文
 C.薛宝钗—一曹雪芹—一《红楼梦》——章回小说
  D.契诃夫——俄国—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闲话信仰
    某留美人士在接受提问“美国人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中国人?”时答道:“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这话大体不错。因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留下适宜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
    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比如,  “孝”和“以孝治天下”现念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在这个过程中,“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类没有“孝道”这—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孝”却是反其道而行—一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这就叫做“百善孝为先”。因此可以说,  “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上面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又较容易受到蛊惑,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的现象,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而在权力场中,谄媚逢迎,虐杀无辜;或者是崇洋媚外,唯利是图。内涵虽然不同,嘴脸一样丑恶。而且,从表面看来,其来源和过程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能够按照当权者的意志一夜之间便蔚为风气。这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和巴尔干地区发生过猛烈的碰撞,反反复复的改宗斗争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惨烈的过程,时至今日,巴尔干人民还在饱尝这一惨剧留下的苦果。相对他们而言,中国人倒该算是有福的了,在这里所谓“坏事变好事”的逻辑得到了证明。不是吗?如果我们也十分执著于某种信仰,那中国和世界今天会是何等模样。
    说到这里,再回到开篇的问题,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中国人?那位留美学者的答案“没有信仰”云云,便很值得怀疑。
6.下列关于“信仰”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资源的稀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这使得中国人缺
        少信仰。
    B.儒家思想在文化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没有给其他宗
        教信仰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任何空间和条件。
    C.为信仰献身不是宗教徒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道德教化表现出的强
       大力量足以媲美于各种宗教。
    D.道德信仰易受时代环境左右,在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其坚定性往往比不
       上其他宗教信仰。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之所以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相当高的层次,
      正是因为它经历了艰苦漫长的过程。
   B.对动物本身的抵制、疏离和克服,体现出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从这一点上讲,
      先儒们“孝”的观念的提出,可谓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C.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这种对
      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
   D.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仰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消极的一面。
8.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也许缺少宗教信仰,但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信仰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高级
       宗教,所以,宗教对于一个民族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B.“百善孝为先”。“孝”道得到推行,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
       今天,我们仍然应该推行搿孝”道。
    C.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道德信仰有其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因此,我们不能盲
       目崇尚宗教,仍应加强道德建设。
    D.中国和平安宁,而巴尔干地区还在饱尝漫长而惨烈的改宗斗争,这表明道德信仰
       优于宗教信仰。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日: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日: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故日: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日: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日: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日:  “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节选自《荀子•非相篇》)
【注】
①乡:面对着,面向。②倩(bèi):背向。③分:名分。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
道德范畴。④文:礼仪制度。⑤族:音zóu,通“奏”;节族:音乐的节奏。⑥周道:周
王朝的治国之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下则好非其上                非:非议
    B.曲直有以相县矣                县:悬殊
    C.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            特:特殊
    D.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审;审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上则不能爱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      劳苦而功高,未尝有封侯之赏
    D.礼莫大于圣王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法后王”理由的一组是
    ①乡则不若,偝则谩之
    ②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③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
    ④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
    ⑤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
    ⑥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A.⑧⑤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了三种不吉祥的事情和三种必然陷于困厄的情况,含有“危”“灭一是人自己造成的之意。
  B.作者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二足而无毛”,而在于人有明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明辨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伦理关系的能力。
  C.对事物的区别比不上确定名分更重要,而与制定礼法相比,确定名分又显得不太重要,而这一切的重要性都排在效法圣王之下。
    D.文章最后用“五帝”“禹汤”的例子来说明礼仪制度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湮没,故应抓紧对古代礼仪制度的整理工作。
第Ⅱ卷(共1 14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非规定位置及试卷上无效。
    2.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圣王有百,吾孰法焉?(2分)
   (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3分)
   (3)夫妄人日:“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一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请对“孤云”“归鸟”“微阳”“秋山”创造的意境进行赏析?(3分)
   答:
(3)若颔联和颈联对调次序,在谋篇布局上和原诗相比,哪个表达效果更好?(3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夙兴夜寐, 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_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铁公鸡施粥
刘源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周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铁牛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规矩:“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  “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一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  “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人彳艮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  “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品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周老爷子沉痛地说,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绐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妤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
16.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7.小说中的周老爷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3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