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陕西宝鸡市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中考 2013-4-29 22:16:55


    (选自《上海文学》2010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塑造的父亲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同一类人,但葛朗台吝啬得让人憎恶,而父亲的吝啬却让人心酸,因为这种吝啬中折射出时代对人的挤压。
   B.1956年在中国的当代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作者用小说的形式反思那个年代,也隐含了对物质丰富的今天是不是遗漏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的质问。
 C.父亲临终交代还账,绝非后来的良心发现。似乎微不足道的五块钱,蕴含了巨大的道德容量,表现出吝啬过穷日子的老一辈中国人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和捍卫。
    D.小说不写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但是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撷取平凡的生活场景,将焦点紧紧锁定在人物的身上,精细入微地描绘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E.小说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父亲的吝啬和万宝山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父亲的吝啬,但作者的立意并不在于写吝啬,而是通过一笔债务,对比了两个时代的巨大差异。
 (2)试分析小说开头详细刻画父亲临终前同万宝山相抱这一细节的作用。《6分)
 (3)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请找出两例具体分析。《16分)
 (4)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既有吝啬这一特点,也有临终还债这一闪光点,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
         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两的文字,完成l¨-(4)题0(25分)
吴恩裕:“歪打正着”的红学家
王坚
    提起吴恩裕先生(1909-1979),很多人就会想到他的著名红学家身份。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位“海归”政治学博士从事的老本行、最为心仪的研究对象,并非红学,而是钻研了多年的拥有骄人成绩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他后来一直想从红学中抽身回来,重新做他的老本行。“文革”后,他确实得到了机会,可惜的是,最后他却终究未能重新回到这片园地。别人称他为“红学家”,他只是多次自嘲:“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1933年,吴思裕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 1936年,他考取公费,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吴恩裕的导师拉斯基教授,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不但指导他完成论文,还关心他的生活、职业前途等。他在拉斯基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哲学、伦理和政治思想》,被拉斯基誉为“我迄今见到的最短的、最好的论文之一”。 1939年,他取得博士学位,拉斯基愿意为他推荐出版博士论文,并介绍他去美国任职。然而,吴恩裕却决定回国。
    回国后,他在重庆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校讲授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讲义,并著有多部政治思想学著作。正当壮年的他意气风发,一边从事研究,一边又试图以其所学,为中国的民主宪政出力。他在当时著名的《观察》周刊、《世纪评论》、《东方杂志》上发表政治学专论。  
    1952年政治学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吴恩裕作为从业者之一,显然受影响。这是他离开政治思想,“躲”进“红楼”的时代失背景。然而,除此之外,他作这样的选择,与他个人遭遇的不顺也不无关系。随着院系调整,他由北京大学调到北京政法学院,从事这门课的教学研究的条件大不如前。作为政治学巨擘拉斯基的弟子,他不免有一点点心高气傲,这对他当时的处境而言并不利。
    他曾经被暗中栽上“对组织不满”“有反动言论、反动活动和反动著作”等莫须有的罪名。1958年,他个人被宣布为“个人名利思想的典型”、“资产阶级白专道路的代表”,他的文章《论中国国家的起源问题》也受到批判。他曾经有过机会去做他的老本行,除人民大学想调他外,北京大学三次通过组织手续,要调他去担任专职或兼职教授。但是,他所在的学校却拒绝批准。对此,吴恩裕只得徒唤奈何。
    吴恩裕在《曹雪芹丛考•自序》中有过这样的交代:《红楼梦》一书,他年轻时就读过,但兴
趣并不大;只是王国维、胡适对曹雪芹的考证,才引起过他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变化,自己三十多年从事的专业不能继续做了,心情的苦闷可知;恰好,那时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相继出版,它们引发了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的对曹雪芹的兴趣——于是,  从1954年起,就下决心写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曹雪芹传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恩裕在干校期间,尽管一只眼睛失去了光明,但仍以熠熠生辉的目光,不光在拨弄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残编断简时,常有惊人发现;更有意地注重实地考察,敢集各种流落民间的蛛丝马迹,以期从中发现有关曹雪芹的各种陈年往事。后者,也正是吴恩裕治红学的独特之处。他珍视口头传说,北京西郊的香山,江南各地,都有他为实地考察和体验而留下的脚印。他跑野外、搜资料,勤奋读书,他考证出很多曹雪芹新的生平资料,其中不少有实物为证。他所用的方法和结论,或许到现在仍有人不断质疑,如周汝昌就这样说他:“恩裕兄为探研雪芹,一腔热诚,全力以赴,世无第二人。因心太切,意太痴,遂为妄人所乘,将伪造‘资料’向他‘炫示’,吊他的胃口。他太天真,识辨力又不足,一概深信不疑,又不喜听友人忠直之言,于是在学术上受到损伤。”他对于红学界的贡献与影响,却是公认的。
    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同行徐大同说:“我去吴先生家拜访近十次,每次谈得最多的,都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吴先生心目中,政治思想史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他在做不了老本行的情况下,没有一味地悲哀叹气,而是另辟蹊径,进入一个对他来讲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从头开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值得佩服的。他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开拓,体现出一个学者应有的本色。”  
    (《名人传记》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恩裕是一个“特殊的红学家”,因为在1949年以前,吴恩裕本来是一个成名已久的政治学家,而且发表了很多著名的政治学专论。
 B.从政治学家到红学家,吴恩裕的这种奇特经历,使读者感到了他的某种无奈,看到了他的苦闷,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位学者的坚持与开拓。   
 C.红学是他不得已之下的一种寄托,他却能把它经营成为自己的一种事业。他说“歪打正着”,含有自嘲,更主要的是含有比别人幸运的因素。
    D.他研究红学的方法和结论,一直有人在质疑否定,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就认为他太天真,识辨力不足,又不听友人忠直之言,于是在学术上受到损伤。
    E.文章结尾引用徐先生的话,表明吴恩裕对政治思想史老本行的热爱,又能在新领域成果突出,表现了一位学者孜孜以求、开拓进取的崇高品质。
  (2)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吴恩裕由政治学转向红学研究的原因。(6分)
  (3)吴恩裕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和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4)有人认为吴恩裕更适合研究哲学和政治学,有人认为他更适合研究红学。请结合文中内    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假若说话真起了作用,那是很快乐的;如果一言半语就起到了决定作用,那就可谓一言九鼎,就会让人无比快乐。
 B.我国最大的旧石器博物馆——泥河湾博物馆开放以来,参观的游客不绝如缕,大家纷纷一睹五万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
   C.“羹嗓”手术难度不大,但要看嗓音条件,有的适合手术,有的则根本无法手术,强行“美嗓”,很可能南辕北辙。
   D.当然,实现幸福养老并非朝夕之事,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信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敬老爱老一定能够蔚然成风。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来临前夕,世界自然基金会颁给加拿大温哥华“2013地球一小时首都”,以表彰该市在建设环保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努力。
   B.当地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轨道交通,兴建屋顶花园吸附空中粉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营造重视环保的氛围。
   C.这些新型的“家庭农场”,在一群农场主的带领下,正在积极寻找市场,渴求科技支持,主动规避风险,这给小户分散经营的农村和农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D.午觉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下降、手臂酸痛、面瘫等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15.依次填入不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长安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从玉树穿过。            ,                。              ,
              。                 ,             。
  ①一个在皇宫长大的冰清玉洁的少女,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险
  ②向她献上真诚的颂歌
  ③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古道,从长安走到拉萨
  ④把自己的爱情与生命长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
  ⑤其间穿过了多少湍急的河流与巍峨的雪山
  ⑥这样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吸引了历代的作家与艺术家
   A.⑤③④⑥②①   B.⑤③①⑥④②  C.③⑤⑥②①④   D.③⑤①④⑥②
16.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6分)
    “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片名《舌尖上的中国》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指 ①  ;“舌尖上的未来”,描述的是  ②  ;“舌尖上的浪费”,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了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说的是  ③    。
17.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示例]悲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成功,就像季节没有永远的春天,总会春去秋来;乐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失败,就像天空没有永远的阴霾,总会云开雾散。
 [仿写]悲观者说:                            
         乐观者说: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魏格纳是德国著名气象学家。一天,他生病住进医院,不经意间把目光落在了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便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突然他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凹进去的几内亚湾,像是正好能够拼凑起来,而巴西海岸每一个凹进的海湾在非洲沿岸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凸出的一块。“莫非大陆以前本就是一整块,而后才因某种原因分裂为若干个零散小块的?”在这个疑问的驱使下,魏格纳终于在1912年独创性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轰动了整个地理学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击下载: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