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文综理综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焦作市二模文综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4-6 21:45:14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7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天文历法等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
    材料二  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  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寰有诠》时曾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也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皇帝对古法与西法的认识前后有何异同? (7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乾隆皇帝对西学的态度带来的影响。
(8分)

 

 

2013高三一模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D A C A D B A D C B C

38.(1)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消费需求(或商品价格降低引起了人们的消费狂潮)。(2分)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会带动相关行业的成长。(或网购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2分)
积极作用是:①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2分)②有利于扩大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3分)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增长。(3分)④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分)
(2)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4分)②对于新商业模式与旧商业模式的共存,政府要充分发挥经济调节的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商业系统的健康运行。(4分)③对于网络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的职能,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4分)

39.(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分)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与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它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4分)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有利于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观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4分)
(2)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分)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分)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正确的的思想意识为指导,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3分)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建设美丽中国。(3分)⑤事物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D A A B D B D C B C A
40. (25分) (1)张的主张: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2分) 理由: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时,两者任选一)(3分)
唐的主张:实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2分) 理由:“获得”(或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人民获利多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或实行统制经济会削弱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国市场广阔可以避免生产过剩的弊端。(3分)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4分)
(2)措施:政府直接经营(或重点支持)工矿企业。(2分)
    效果: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日战争提供经济和物资保障;民营企业遭到官僚资本挤压,陷于困境。(4分)
(3)实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之争。(2分)
    启示: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合理运用政府干预,培育正义、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3 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1.(12分)选择一:关于欧洲扩张的观点,认为l763年至l914年,欧洲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3分)论据:政治上,l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3分)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3分)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3分)
    选择二:关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观点,认为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3分)依据: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3分)     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分)    政治革命主要指l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这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扩张。(3分)
44.(15分)(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6分,3点即可)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3分)   影响:冲击了传3点即可)(6分)
45.(15分)(1)行动: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2分)
目的:一是以妥协换和平;二是祸水东引,纵容德国进攻苏联。(4分)
结果: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力量,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分)
(2)危难:德国侵略苏联。(1分)
体现: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或各同盟国加强协同,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2分)
(3)对于侵略行为和霸权主义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国家间不以邻为壑、嫁祸于人,要增强互信、加强团结,共同应对危机;个人、民间团体要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运动;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4分。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2个要点即可)
46.(15分)(1)杜:吸取西洋文明,但反对一切照搬、全盘否定本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融合调和。(4分)
        陈:彻底铲除我国传统文化而以西方文化取代。(3分)
   (2)杜:认为西方文明的缺陷导致世界大战,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崇拜西洋;重新审视中国固有文化,觉得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足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者。
        陈:封建伦理道德违反自由平等的原则,与民主共和不相容;中国文化在时代性上要远远落后于西方文化,无法融合。(8分)
47.(15分)(1)相同:认为西方历法较中国精善。(4分)不同:从否定中学(古法)到主张“西学中(东)源”。(3分)
    (2)清初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限制西方学术思想的传播,使得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仅限于统治阶级上层,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8分)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A C B C C D B D D
36.(28分)
(1)(6分)
深居内陆(地处温带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2分),      东南多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2分);     (温带大陆气候) 降水稀少(2分),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年变化、日变化)(2分)。
(2)(10分)
靠近原料(棉花)产地,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2分),    而中国棉花生产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成本高(2分);     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价格低廉(2分);     优惠政策(2分);    能源价格相对低廉(2分)。
(3)(10分)
自然地理环境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2分)。
在内陆干旱区,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枯死;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土地沙化、荒漠扩大等生态环境退化。(任意3点6分)
在大中型灌区,由于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2分),  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2分)。
37.(18分)
(1)(10分)
丁地(2分);    年平均气温高,高温天气时间长(2分);   纬度低,山脉阻挡,霜雪天气少(少低温冻害)(2分);    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2分),     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小;地表水缺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边际性土地)(2分)。
(2)(8分)
赞同。   可在我国低纬度地区发展木薯种植;  可利用木薯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发展新能源;   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木薯生产乙醇效益高,增加收入。
不赞同。我国热带面积较少,木薯种植大面积推广有限;大面积推广,过多的占用耕地,影响粮油生产;  木薯乙醇生产用水量大,导致珠江下游地区水资源缺乏;木薯乙醇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
(注:观点2分,理由任意3点2分。观点与理由矛盾不得分,不标明观点不得分。)
42.(10分)
主要集中(秋)冬季(2分);    盆地(河谷)地形,大气稳定(2分);河流众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2分);     (秋)冬季多晴日,夜晚降温快(2分);    城市凝结核多(2分)。 
43.(10分)
耕地(2分)。  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2分)。
      城镇(2分)。  居民生活污水(2分),    工业废水(2分)。
      水域(2分)。  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2分)。(任意答出5点给10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