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家李金鹤指导考生报志愿
|
|
| 整理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2009-4-13 12:16:14 |
能冒风险。不冒风险,稳妥填报,志在必录。这是我给多数考生的建议。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不冒风险:第一志愿是最先检索的,够条件这个志愿就报走了,不够志愿,这个就没有机会了。在这个志愿填报上,很多考生容易冒风险。现在都有第二志愿,他们就忽视第一志愿的重要性,第一志愿录上了也可以,录不上还有第二志愿接着呢。我建议大家千万别这么考虑问题。我对大家的建议还是刚才说的12个字:不冒风险、稳妥填报、志在必录。第一志愿就是要录取。按照我原来说的就是立足于第一志愿被录取。
为什么这么要求、这么强调呢?有两个理由跟大家说一下:根据各省招生部门的权威统计,现在我们的高考第一志愿录取率已经高达80%以上。每年录取的考生有多少?有80%多的人是第一志愿被录取的。而且第一批次的第一志愿录取高达90%以上。这么多人数是第一志愿被录走的,第一志愿录取的人数这么大的比例,如果不重视第一志愿的填报,不是在第一志愿就立足于被录取,不这么思考问题那肯定错了。
第二,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而被后面的第二志愿,某所院校录取了,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院校才会在第二志愿录取?也就是说,录取我们的那所院校将是什么样的院校。大家应该划这么两个问号。刚才前面介绍的时候也涉及到这个问题。肯定是所有考生第一志愿不愿报的院校,在第一志愿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才会有剩余的计划来录第二志愿。这样的院校的层次和考生的分数是不匹配的。如果第一志愿正常报考录取了,这个院校的层次和我的分数是匹配的。现在第一志愿没有录取,第二志愿录取了,这个院校的层次和我的分数至少是降了一个档次。这种结果是所有家长和考生都不认可的结果。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我对大家选择第一志愿院校的建议就是一定要立足于第一志愿,不冒风险,稳妥填报。当然有的家长说,想拼一把,闯一把。但是对于有些考生可以闯、可以拼。比如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尖子生,具备冲刺清华、北大这样实力的考生。我要报北大,可能被录取,也可能差一两分录取不上。你说我报不报?对于能够冲刺这样名校的,有这样实力的考生,该冲还是冲。高风险带来高回报。虽然风险很大,但是一旦录到北大和录到别的学校,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考生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差一两分,北大录不上,怎么办?后面能去的院校认可不认可?如果不认可,那就不冒风险。如果对后面能够把你接住的院校认可,你就可以去冒风险。这样结合起来看。 主持人:谈完第一志愿,想说一下第二志愿。第二志愿的院校又该如何选择?
李金鹤:刚才咱们说了,第一志愿的录取率高达80%以上,但是毕竟第二志愿还有不到20%的考生需要被录取。有一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清楚,我总在强调,高考是一个极不确定的事件。什么意外都可以发生。每年都有意外发生。这是我走到哪都和大家强调的一句话。什么意思?比如你选择的这所院校往年的录取数据非常平稳,但是,突然在某个年度,它的数据会产生异常波动。比如突然录取分数就很高了,每年每个批次都有几所院校会出现这种意外。但是在录取结果没出来之前,谁也不可能预先知道今年这个批次有哪几所院校出现这种意外,很难预知。所以,尽管我们第一志愿填报的挺稳妥,但是假如今天赶上我填报的这所院校发生意外,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发生意外,第一志愿就有可能录取不上。所以,我对于考生还有一个建议,每个人都要立足于第一志愿被录取。还有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做好第一志愿录取不上的准备。这两句话都很重要。报第一志愿不要冒风险,但是每个人都要做好第一志愿录取不上的准备。第一志愿录取不上,第二志愿就要发挥作用,怎么才能在第二志愿稳妥地被录取?第二志愿一定要作为自己的保底志愿,第二志愿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第二志愿填报原则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就是选择2009年可能招二志愿考生的院校。可能有些家长要问,哪些院校2009年可能招二志愿呢?在录取结果没出来之前,谁也说不好。但是可以研究往年的录取数据。看看这所院校2008、2007年有没有招过二志愿,如果往年都招过二志愿,只要今年不出现极特殊的意外,我们判断它还是可以招二志愿。关键就是作为家长和考生找出哪些院校在往年各个年度招过二志愿。
分析起来挺简单,但是工作量挺大。怎么简单法呢?只需要比较两个数据就可以了。前面我提到过,录取人数和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谁大谁小,只要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大于录取人数或者招生计划的,这个院校在这个年度就没有招过二志愿,刚才说了招生计划100人,第一志愿上线200人,肯定能完成第一志愿的计划。如果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小于招生计划,肯定要录第二志愿。假如招生计划100人,第一志愿上线人数50个,可能还要录第二志愿50个。每个年度都要比较。我替考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我这本书《高考录取分数线估测》,我今天带的是辽宁考生用的,在辽宁招生的所有院校按录取批次把往年哪些院校录不录二志愿都做了标记,凡是黑颜色的都是表示这个院校在这个年度招二志愿。
我还需要强调一下,一定要找往年招过二志愿的各个院校。有很多家长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很到位了,比如根据考生的情况已经选好10所、20所目标院校了。我建议大家回去之后,把你所选的10所、20所目标院校一定要逐个考察一下,比较这两个数据往年的大小。我估计这十所院校,最终只能选一所放在一志愿,其他的都得舍弃。为什么?因为你选的这些院校都是不招二志愿的院校,你放在二志愿填报,是无效志愿,没有意义。
主持人:具体到报志愿,我最后想问一下,如何填报好平行志愿?
李金鹤:这是从去年以来最热门的一个高考名词。教育部在2008年高等院校录取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广平行志愿。各省、市、自治区积极推广平行志愿。在教育部的积极倡导和要求下,2008年很多省份对于志愿进行了改革。
我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平行志愿。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在同一个志愿顺序设置了多个并列的院校志愿。去年很多省份进行了改革,比如,辽宁省就改了,辽宁省往年第一志愿都只能报一所院校,去年在一本A段第一志愿可以报三所院校,一会儿我介绍这种效果是很好的。这叫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和传统的志愿设置不一样。传统的志愿设置叫做先看志愿再看分数,先看第一志愿报了哪所院校,再看在第一志愿报这所院校考生中你分数排在什么位置。平行志愿不一样,在所有考生中先看分数再看志愿。看谁分数最高,谁分数最高,排在第一,先看你的志愿报了哪些学校,那些学校录满没有,只要有空额,就录取你。这是简单说的投档规则。网上有很多介绍投档规则,包括在我的博客中我对这个问题专门写了文章。所以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实行平行志愿究竟有什么好处?好处大多了。从咱们总结的角度来说,它减少了高分考生落榜的风险。过去高分落榜的、高分低就的很多。通过实行平行志愿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减少了低分考生被录取到较高层次学校的机会。高分落榜低就的可能性小了,低分高就的可能性也小了。这样更公平。
具体究竟好到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子。我手中有一个数据,我对辽宁省去年在一本A段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录取结果和往年有什么区别,我有一个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辽宁省的一本是分A、B两段。往年A段录完之后,没有录取上的,再参与B段录取。我是按文史类,往年辽宁省一本B段院校46所,这46所院校2007年最低录取分最高的是611分,2006年是619分,也就是说至少有611和619分在A段没有被院校录取,而调到B段的院校。2008年,这46所院校最低录取分,其中最高的院校是571分,我不知道我这个数据说完之后大家是什么感觉,往年从A段调到B段的有611分的,有619分的,现在只有571分的,降低了40分和48分。这是文史类。
理工类的,往年在一本B段有70所院校,从A段调到B段的这70所院校最低录取分最高的往年有628分、604分,2008年是543分,相对降低了81分和73分。这对高分是绝对有利的一件事情。我这么说,可能没有把这个意思真正理解透。就是高分调到B段的少了,高分在A段都找到院校了。过去很多高分的在A段没有找到院校,调到B段了,使B段的录取分数很高。基于这种录取结果,我非常赞成继续推行平行志愿。在更高的批次,而且在一志愿推广实行平行志愿。这样对考生最有利。不仅是一个公平问题,还降低了填报志愿的难度,考生的心理压力小了,顾虑少了。这是平行志愿的好处。
面对这种新的志愿设置方案,我们填报志愿应该把握哪些要点。我这里也给大家提示一下。首先,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是也是有顺序的。比如有的平行志愿设定三所院校,有的设定五所院校,不管设定多少,这三所、五所院校,在录取的时候肯定是顺序检索,我们应该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其次,平行志愿这三所也好、五所也好,从前往后,从录取分数高低的角度来说,应该有梯度,最前面的院校录取分数可以高一些,逐次往下降,应该有梯度,有台阶。避免这五所院校都选的是500分才能进去的院校。一旦第一所院校没有录取,后面所有院校都不可能录取。这就浪费了志愿、浪费了机会。第三,平行志愿三所院校最后的一所,五所院校应该是最后的两所到三所,最后的院校应该作为自己的保底院校,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因为这儿出现问题了,你在这个批次被录取的机会就没了。这一点特别强调,我总在强调保底院校,一定要留个后路,这个后路要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是填报平行志愿至少把握这三个要点。
我总结了很多要点,大家可以上我的博客看看。我总结的很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重点说这三个要点。
主持人: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更具体的问题都不能让李老师一一解答了,如果考生继续关注这个问题,可以关注我们人民网教育频道。刚才李老师提到的一些数据,我想在人民网教育频道的高校数据库里也是涵盖了的。如果各位家长和考生方便查询的话,可以登录我们的高数据库。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志愿填报是后话,我们还是应该先考出一个好成绩,然后再去考虑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在这里,我们也预祝考生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今天也谢谢李老师的到来。访谈就到这里。
李金鹤: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上一页 [1] [2]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