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
如何选学校?
不一定看“名牌”
如何认识高等学校的“好”与“次”?作为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社长张耀荣认为,学校的“好”“次”与否,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上;专业强弱与否,主要体现在学科水平上。“高等学校有‘好’有‘次’,专业有强有弱,‘好’学校有弱专业,‘次’学校也有强专业。
张耀荣认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的文化基础教育不同,属于专业教育,不同的学校开办的同一专业,因办学时间长短、师资队伍水平高低、教学科研能力大小、办学条件优劣等因素而形成不同的强弱专业。
他表示,不管是“好”的学校还是“次”学校,都有两种情况:“好”学校可以是老牌名校,也可以是部分考生、家长追求和舆论追捧的热门学校;“次”学校可以是新校,也可以是老校(新专业),“不一定是重点学校,也不一定是名牌学校”。
他分析,老牌名校开办的传统专业(新开办的专业或开办历史不久的专业除外)拥有较多的国家重点学科,许多专业都能培养博士、硕士,这些专业都属于强专业。同时,一些新的热门学校也开办了不少新的热门专业,或者是当下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但因为新,所以这些热门专业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强专业。“有一些热门学校,包括老牌名校,也开办了新的热门专业,但它并没有硕士点、博士点,更没有国家重点学科。所以老牌名校也有弱专业”。
如何选专业?
招生热门未必是就业热门
招考专家认为,招生时很热门的专业,与就业是否顺利其实并无关联,比如,金融、法学等专业在招生时普遍被家长们看好,特别是金融专业,第一志愿常常已经录取满额。但大学毕业时,就业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而农科类专业在招生时堪称“冷门”,如植物保护专业等,第一志愿少有人报,但农科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很好,其发展前景也普遍令人满意。
记者从一些高校了解到,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政,劝孩子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殊不知,到大学毕业时,几乎没有一家单位针对这一专业招本科生的,现在,很多高校结合就业情况,已经把这一专业淘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