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专业有技巧
清楚学什么
对于高校新增专业,考生们总是趋之若鹜。从理论上讲,社会上的人才需求,是高校进行专业设置的风向标。因此,新鲜出炉的专业被看好在意料之中。“前些年高校忙于扩大规模,而现在致力于提高质量。目前高校调整和申报新的专业时非常慎重,一般要经过充分论证,”广州市招办主任吴强说,“一些专业是根据学科来确定,比如经济学、物理学、数学等;有的专业是根据产业来确定,比如水产养殖、旅游管理等,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
也有老师提醒说,考生在报考高校新增专业时,要谨慎对待。因为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的时候能够吸引考生,将一些传统专业改名,也就是“新瓶装老酒”。
填报新增专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考生要明白自己将要学什么,毕业以后做什么,如果对某个专业不感兴趣的话,很难有好的发展前景;其二,要避免望名生义。考生要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学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即毕业生应该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以及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就业与升学以及研究领域等等;第三,要了解该专业所属学科类中录取分数居中或者偏高的专业,分析它们三至五年中的录取资料,估算一下自己的分数,这样才能增加报志愿的命中率。
考虑做什么
广州市招考办主任吴强说,报志愿不仅要考虑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的潜力和潜能。比如,有的专业对数学成绩有特别要求,而你在数学方面没有天分,那么,很难将这门专业吃透学精。
对此,张耀荣也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提出:“对那些有条件的考生来说,当他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要考虑下一步继续深造考研的个人教育规划。”
专家认为,高考分数对填报志愿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分数比较高的考生来说,可先比较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一般来说,985工程、211工程高校都是声誉比较好的学校,学校名声好,意味着教师责任心强,对学生负责,到这样的学校读书,意味着发展前景更加光明。同时,还要考虑某个专业在行业中的排名。比如,经济学类专业是综合性大学及财经类院校的传统专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近年来,一些理工、农林、师范院校也开设了经济学类专业,但综合实力稍逊。
专家强调,不要只考虑以后是否容易就业,还要考虑到以后的发展方向。有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很快就业,但一年内连换好几家单位,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发展方向和自己在大学所读的专业课毫无关联,影响事业发展。在国外,有人提倡从幼儿园开始做职业规划,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