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
口述者:陆威(化名),2003年理科考生 560分左右
毕业于:宁波大学 国际金融专业
工作轨迹:2003年毕业,中国农业银行永康市支行→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
当时报这个专业,就是想去银行。进了大学才知道,这个专业就业有三个方向:银行、证券和保险。
大一大二是基础课程,数学占了很大比例。《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国际保险》、《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实务》、《高等数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
我不认为大学里只要成绩好就可以,相反,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如果学校给你提供的资源不够丰富,你就得多看杂志,多上网,关注你所在学科的前沿状态,培养自己国际化的长远的思维。
暑假里要多实践,家教这样的工作含金量不高,可以合伙做生意,可以去金融机构或者证券公司实习,看看你的理论到底在里面是否实用。
大学毕业前夕,很多同学都面向银行找工作,我却另外尝试了很多工作方向,大型、中型、甚至小型企业里都去过,但觉得始终还是距离自己心里“国际型商务人士”的形象太远。
等我考完研重新希望进银行,发现宁波的银行都已经员满,只好回老家。
银行的招聘考试涉及面很广,一半以上是金融类知识,有点类似公务员考试。
记得当时我去了一个县里的基层行,宿舍条件比大学里还要糟糕许多,人生地不熟。但有个好处,只要你努力,有能力,你的机会还是很多。
其实过了三四年,我在小县城觉得也已经达到了好的生活状态,房子也换了大的,但最终争取到了省分行工作,如今一切又是从头开始。
我也见过有的学生已经不愿意从县城的支行开始做,希望直接进入市分行或者总行。其实现在这些地方一般都要求起码是研究生。
当年我们班里大多数同学都通过招聘进入各个地市各类银行的基层行,后来升职或者转而去了外资银行,做国际贸易的也有一部分,因为我们专业当中有一部分是和国际贸易相通的。
过了这么长时间,金融类的工作也越来越难找,主要是专业开得多了,竞争更加激烈。你能做的,惟独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仅仅是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