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高考志愿 - 正文

 
填报志愿前必须当心五种心态
来源:2exam.com 2010-6-25 【字体:小 大】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不良的心态将直接影响填报志愿的效果,因此,防止和克服有关不良心态对填报志愿至关重要,考生和家长应给予正视。以下列举五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心态应予以及早调整

填报志愿前必须当心五种心态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不良的心态将直接影响填报志愿的效果,因此,防止和克服有关不良心态对填报志愿至关重要,考生和家长应给予正视。以下列举五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心态应予以及早调整:

  过分追求特大城市

  填报志愿不太理智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首选大城市的学校本无可非议,但有少数考生只认定选择特大城市,除北京、上海两市之外,其他城市不予考虑,这种心态将影响填报志愿的效果。因为特大城市院校报考人数多,录取分数普遍高,即使实力差的院校录取分数也较高,其结果是较高分数未被录取;或被实力较差的学校录取,浪费了分数;或被一些实力太差的学校录取,考生入学后很不满意,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存在这种心态的考生应作及时调整,若本人分数不很理想,应填报其他城市中有实力的、专业较好且录取分数较低的院校更实惠,则是理智的选择。

  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

  不一定适合自己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根据本人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自身条件等选择更合适,不宜过分追求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固然好,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实际(如:数学、物理成绩较弱者不宜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生物、化学成绩较弱者不宜学生物医学类专业;对素描毫无基础、空间概念较差者不宜学建筑学、艺术设计类专业;口才不佳或文学功底较弱者不宜选择新闻、师范、外语、对外汉语等专业)。实践已证明:曾因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不少考生,因专业不适合自己的实际,造成中途转专业或毕业后改行等,这类教训是不少的。

  只看名称不看实力

  报志愿太盲目

  目前,全国更改校名的院校不少,诸如“科技大学”、“理工大学”等校名较多,外省市《近几年部分更改校名学校及其前身学校》手册105页有附。而多数考生并不一定清楚更名院校的前身学校,了解来历是为知道其主体专业情况,只看名称不看其实力报考具有盲目性。存在这种情况的考生一定要事先弄清楚该“科技大学”、“理工大学”的综合实力,即在全国综合排名的位置,不要被好听的名称所迷惑。填报高职专科院校志愿时更要注意,外省市有少数民办院校名称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请务必弄清院校性质,可查阅手册第104页《全国在陕西招生的民办院校名单》更为稳妥。选专业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全国高校专业名称都是一样的,但各院校该专业实力相差甚远,一般讲院校的主体专业都是有实力的专业,新办专业实力相对较弱。因此不能只看专业名称,不看拟报院校该专业实力报考实为盲目。请查阅手册第26页《全国400余所在陕西招生高校类型及特色专业》后再选择专业更妥。

  填报志愿不宜盲目从众,别人报什么院校什么专业自己也报什么,这种报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再说,考生都将志愿相对集中在某几个学校,势必造成报考人数大幅增加,录取分数必然上升,录取机会就越小,分数分布后,考生所处位置很清楚,一定不要扎堆报志愿,避开热点院校则是明智的选择。

  存有自卑心态

  填报志愿有些可惜

  在每年填报志愿过程中,总有少数考生存在自卑心态,特别是农村考生或少数复读考生尤为明显,总怕报高了录取不了,报志愿宁低求保险,过分保守,其结果是高分报了低志愿,十分吃亏,也比较可惜。考生要注意克服自卑心理,在保证录取前提下,重点报好稳妥志愿和保底志愿,适当留有余地则是正确的,若考生为高分时,一定要冲报较好院校,不要浪费较多的分数,更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过分依靠关系

  填报志愿并不保险

  每年高校录取新生也有极少数靠关系的情况,仅是在考生分数达到所报学校提档线以上的前提下,录取专业上可以起到一些辅助作用。若考生分数未达到所报学校提档线时,任何人也是无能为力的;若考生分数达到某校录取分数线以上,不用找熟人也是可以录取的,这一点考生和家长应该清楚。分数处于提档线边缘的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谨慎,不要认为有关系就能保证录取,这种想法存在很大风险,一旦报考人数多,本人分数未进该校提档线时就无法录取,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考生一定要建立在依靠本人实力填报志愿的基础上,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靠关系上,依据分数填报志愿则更加稳妥。

  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当孩子成绩未达到某批次省控分数线时,根本是无法提档的,不要轻信陌生中间人打着认识某高校管招生重要人的幌子,承诺通过关系计划外投指标交钱在后期可以解决。明确告诫家长,这种承诺纯属骗局,因为招生是阳光工程,一切都是按程序进行,无论什么关系,交多少钱也无济于事。要知道提前录取、一本、二本各个批次只要征集志愿录取完成即招生全部结束,根本不存在有后期补录的事。即使三本、高职(专科)有少量补录也是按程序录取,而且明确不收任何费用。奉劝个别家长,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承诺”而上当受骗。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录取查询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