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全国综合 - 正文

 
高考考生参加咨询要注意“四问”
来源:信息时报 2010-6-22 【字体:小 大】
高考咨询要注意“四问”

本周日(6月27日),“广州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现场咨询会”将在琶洲展馆(B区10.1-11.1馆)举行。届时,在广东有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以及一些可帮助考生升学进修的培训机构、中外办学单位、留学服务机构等,都将参加此次咨询会。由于每年高考咨询会现场人很多,业内人士建议学生、家长,要想提高咨询效率,就应该锁定几个目标学校,带着问题有备而来。

  一问

  招生政策和历年录取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招办主任曾志新建议,考生、家长参加咨询会前,首先应从媒体、网络详细了解目标学校的办学软硬件水平、招生信息,读透各学校的2010年招生简章,做到有备而来,现场提问直奔主题,节约时间。

  广州中医药大学招办副主任侯宁建议,家长、考生应特别关注相关高校的招生政策,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专业级差、对加分和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内容,也包括专业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以及与录取相关的要求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了解高校近年来录取情况如何,各高校以及各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考生和家长掌握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可从中分析录取分数线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做出分析、判断、预测。

  二问

  专业优势及师资情况

  广东商学院副校长于海峰表示,如果考生有感兴趣的专业,那么不妨了解一下专业的优势和师资情况。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都有重复,但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在办学能力上有差异,人才培养上也各有侧重,如果考生倾向于“专业优先”,那么对专业多做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

  掌握某个专业的具体信息,其实是咨询会的重点内容。如某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名师等情况。在平行志愿情况下,院校和专业之间较难两全其美。很多学生即使进了心仪的高校,不一定是心仪的专业。在此情况下,事先了解一下该校的转专业渠道以及第二专业辅修的情况也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眼下高校中新办的专业五花八门,许多名字听上去很好听、很新潮,可实际办学力量如何、就业前景怎样,招生简章中不会说明,只有靠家长考生面对面向学校咨询。比如:今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新生中选拔并开设国际商务(精英班);华南理工大学今年推出英才培养计划,安排该校的院士和名师来对特别顶尖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指导,顶尖的本科生有机会在院士团队里学习。

  广铁一中的黄老师表示,多数高校都会请大二、大三学生在咨询会上当志愿者,介绍本校专业特色,“实际上,咨询不必围着招办老师转,有时和在校大学生多聊天,可以了解到学校的学风、大学的内涵和氛围,对考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信息。”

  三问

  未来就业去向如何

  对于很多家长关心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问题,曾志新表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普遍现象,在咨询会上提问时家长不应只看学校今年的就业率,而应该了解学校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举措以及专业本身的就业前景。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仅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加入到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非常重要。此外,如果孩子在校期间能够有海外交流的机会,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开阔视野乃至今后就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考生和家长可关注学校的相关平台。

  四问

  补助和奖学金政策

  大学一般每年学费和住宿费在六七千元左右。加上每个月的生活费、交通费等,现在供一名大学生一年学习生活开销起码要两万元左右。如果孩子被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则学费还要高。考生和家长可具体关注各校的招生政策中关于收费和奖学金的说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但前提是自己喜欢这些院校和专业。不要因为经济而忽视了发展机会。家庭经济非常贫困的学生也不要被学费吓倒,入学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和贷款,各校还有很多的补助政策,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习生活。

  特别提醒

  《信息时报》作为广州高考咨询会协办媒体,将于6月25日独家出版“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南暨广州市高考咨询会会刊”——《赢在高考》,该特刊将加印一批在6月27日咨询会现场派发,考生、家长可免费索取。

  专家建议

  选专业应由考生做主

  高考志愿如果完全由父母包办是不正确的: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展,父母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很多父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甚至会比较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发展,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决定。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录取查询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