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家长和学生应该乐观地见到,高考(论坛)指挥棒的魔力其实是非常虚幻的和有限的,成长的快乐、真理和智慧带来的快乐才是真实的,积极的人生应该有多种主动选择。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的陆续公布,一年一度的高分考生受到社会的追捧,与“理科第一”“文科第一”的风光无限相比,一些高考失意者的悲剧却是另一番景象。武昌一个女孩高考成绩505分,查完分数后投江溺亡。这只是见诸报端的一例,高考指挥棒的残酷魔力令人感叹。但是,悲观的人们应该看到,社会的发展正在悄然为高考的游戏规则撕开口子,高考指挥棒的魔力正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高考就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集中体现了中国教育诸多尖锐矛盾。从政策层面来看,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似乎依然是铁板一块,但政策本身已经开始尝试调整,比如高校试点自主招生,比如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尽管太过细微,但也代表了一种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对教育资源的选择已经扩大到了全球,从而让部分学生成为高考的“漏网之鱼”。这种规模越来越大,各种专门为学生出国而设的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学生在这些学校读书,目标并不指向高考。中国人对于大学的选择已经不再局限于北大、清华,而是有了哈佛、耶鲁。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对高考指挥棒的魔力有了“免疫力”。
高考报考人数进入下降通道也将改变高考的游戏规则。一方面大学不断扩招,一方面报考人数越来越少,直接导致高考录取率的不断走高。1977年高考录取率为4.8%,逐年增长,1999年增长到50%,今年增长到近70%。已经有人预测,照目前的趋势到2016年,录取率将有可能达到惊人的100%。尽管此说未必准确,但录取率越来越趋近100%却是事实。当高校招不满人时,高考指挥棒的魔力必将难以为继。
大学本身信誉度不断降低消减了高考指挥棒的吸引力。一方面是毕业的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大学本身丑闻频出。在统一的分数线下招录考生、一个模子似的课程设置,大学之间并没有多大特色方面的差异,所谓重点与非重点,差距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大。正如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所说,中国其实只有一种大学,那就是“教育部大学”。曾被广泛讨论的“钱学森之问”正说明大学教育的失败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越来越多的高考弃考者正在出现,其中固然可能有因贫困等原因被动弃学者,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理智地对大学说“不”,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上大学的高额学费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投资。在职场和创业中泡过的人都已经明白,一张毕业文凭决定不了人生,这张昂贵的纸用处其实不大,“一考定终生”已经像是一个笑话,人生的成功最终在于你通过为社会做事并实现价值的能力。
存在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历史废除,而高考尽管头顶所谓分数面前人人公平的神话光环,却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明智的家长和学生应该乐观地见到,高考指挥棒的魔力其实是非常虚幻的和有限的,成长的快乐、真理和智慧带来的快乐才是真实的,积极的人生应该有多种主动选择。